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生前曾留下遗愿,死后要将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这也是陈景润为科学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陈景润用自己的一生,阐释了基础理论研究的意义所在。他的成果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他用生命诠释了“1+2”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学命题,更是一种...
对不少人来说,了解并熟知“哥德巴赫猜想”,离不开两个人的功劳——陈景润和徐迟。后者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让很多人知道了有位中国数学家,用了几大麻袋演算纸,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往前推进了一步。那么另一位功臣——陈景润究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大的进展呢?让我们从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说起。源起:素数引发的...
他热情地讲述了陈景润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在福州仓山英华中学,我们找到陈景润的校友了解情况,居然还在该校的档案馆里找到陈景润读中学时的成绩单和借书卡;厦大是陈景润读书和工作过的地方,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详细讲述了他们眼中
外国数学家开始质疑,陈景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又做了大量的计算,而在外国数学家用电子计算机的时候,陈景润仍然靠手。环境艰苦,为了省钱,陈景润平时不吃菜,一来二去,陈景润科学地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身体却也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垮掉了。 1977年,因为住院治疗,陈景润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由昆,两个人在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
而在这漫长的探索之旅中,有一位中国数学家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他便是陈景润,一位将哥德巴赫猜证的论证推向成功边缘的数学巨匠。0在1948年的福州英华中学,陈景润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精彩介绍。这一听,便在他心中种下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深深向往与追求。1957年,陈景润踏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是在中学时听沈元教授的课);后来陈景润回厦门大学工作时,也是他把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推荐给他,鼓励他打好基础,创出成绩;陈景润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由他通过关肇直先生推荐给华罗庚先生的,陈景润得以参加1957年全国...
虽然命题1+2最初由陈景润[1]证明,但由于原始证明用到的Jurkat-Richert定理过于高深,所以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给出基于王元[2]方法的简化证明。 x-p恰为三个素数之积的个数 由定义可知 p1p2p3≤x 所以有 p2≤xp1p3≤xp1p2 ,即 p2≤(xp1)1/2 。因此当我们用 (p1,2) 表以下条件时: (p1,2)x110<p1≤x...
在中国,有一位杰出的数学家陈景润,他毕生致力于攻克这一数学难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论证推向了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境地。0在1948年,陈景润还是福州英华中学的一名学生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精彩介绍。这一听,便在他心中埋下了探索哥德巴赫猜想的种子,自此,他...
但陈景润究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大的进展呢?让我们从哥德巴赫猜想本身说起。 源起:素数引发的悬案 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如果除了1与其自身外,无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那么称这个自然数为素数(又称质数);大于1的自然数若不是素数,则称之为合数。 今天故事的发端...
观看人民英模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 本期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曾有过一次举世震惊的奇迹,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11”进攻。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这颗世界瞩目的数学明珠,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里艰苦卓绝地跋涉。1966年陈景润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