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是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文章以陈景润为主人公,最初发表于1978年1月的《人民文学》第1期。文章原文 一 命Px(1,2)为适合下列条件的素数p的个数:x-p=p1或x-p=p2p3 其中p1,p2,p3都是素数。[这是不好懂的;读不懂时可以跳过这几行。]用X表一充分大的偶数。p≤x,p+h=p1或h+p=...
哥德巴赫猜想实际是说,任何一个大于3的自然数n.都有一个x, 使得n+x与n-x都是素数,因为,(n+x)+(n-x)=2n.这是一种素数对自然数形式的对称,代表一种秩序,它之所以意味深长,是因为素数这种似乎杂乱无章的东西被人们用自然数n对称地串联起来,正如牧童一声口稍就把满山遍野乱跑的羊群唤在一起,它使人心晃...
【解析】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简单易懂,易于检验。即使是大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代码也能检验出来。就像科拉茨猜想一样,已经对大量的数字进行了检验,但没有找到反例。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难题中窥视数学的本质,数学没有尽头 即使是一个小数字,如2566,也有37对这样的质数。它们是:17+2549, 23+2543, 89+2477, 107...
哥德巴赫数是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时间 1742年6月7日,德国的哥德巴赫在给欧拉的的信中提出猜想 简介 ⑴每一个大于4...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瑞士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1690年3月18日出生于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他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原学法学,由于在欧洲各国访问期间结识了数理家族——伯努利家族,所以对数学研究产生了兴趣。哥德巴赫 1742年,哥德巴赫给...
哥德巴赫猜想
非常幸运,笔者误打误撞叩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神秘大门。当然是否正确,就交给各位看官了。其实声称完成证明了一个猜想的人并不多,逻辑是可以自明的,因为反对逻辑还得使用逻辑,将一个错误的观点广而告之,丝毫没有意义。政治和经济发表虚假观点,尚可获利,数学证明作假则毫无用处,发表没有把握让人理解的东西,真...
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猜想提出 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