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格里高利·柯静采夫/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威廉·莎士比亚 主演:Innokenti Smoktunovsky/Mikhail Nazvanov/Elza Radzina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上映日期:1964-06-24 片长:140 分钟/ France: 148 分钟 又名:Gamlet IMDb:tt0058126 ...
导演:格里高利·柯静采夫(ГригорийКозинцев, Grigori Kozintsev) 编剧: 格里高利·柯静采夫(ГригорийКозинцев, Grigori Kozintsev)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Пастернак, Boris Pasternak)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主演: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И...
在柯静采夫版本中,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共同经历的是黑色悲剧,是个人面对历史、权力、政治时的悲剧。 故事结尾前,莎剧中著名的对白是濒死的哈姆雷特握着霍雷肖的手说:“活下去,为了我活下去,向人们告知我的故事。”柯静采夫的版本中,这个段落是在宫廷残杀之后,哈姆雷特一袭白衣,在霍雷肖搀扶下走出宫廷,在悬崖上的大...
1.到了20世纪后半叶,柯静采夫改编它的时候,他试图赋予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种20世纪独有的悲剧观念,所以他删掉了那些喜剧性的噱头,删掉了那些枝蔓性的表达,再一次地锁定在一种近乎于希腊悲剧式的观念之上——关于人物与宿命。 2.在柯静采夫的版本当中,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所共同经历的是黑色悲剧,是一个个人面对历史,...
80 格里高利·柯静采夫《哈姆雷特》(上):20世纪西方文明的停泊点 http://t.cn/A6WOGCmX
如果说,劳伦斯·奥利弗版的《哈姆雷特》仍是英国/欧洲文学正典对二十世纪中叶历史情境的一次幽灵性的叩访,那么苏联导演格里高利·柯静采夫在一九六四年执导的《哈姆雷特》则更加折射出冷战文化映照于对垒双方的内在裂痕和彼此纠缠。影片不仅和奥利弗版的《王子复仇记》一样是鸿篇巨制,而且是冷战时代两大阵营的莎剧改编的...
推荐苏联导演柯静采夫1964年的版本。单从制作上来看,这似乎是唯一一部搭建实景拍摄的哈姆雷特,有真实的...
换言之,冷战年代,西方世界的《哈姆雷特》电影更像是某种内视、自审的目光,而在东方、至少是60年代的苏联一边,则更近似于自外而内地观照——当我们称“解冻”后的苏联已开启了一个齐泽克所谓的“后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或许正可以见诸柯静采夫的《哈姆雷特》所呈现的内与外、主体与客体的“倒置”状态:自外部,...
在场景的设置上,柯静采夫版本采用了自然元素作为对抗文明的地基,与代表既定社会律法的城堡相对的是自由而混乱的大海,是常年刮风的荒芜海滩。它们是位于城堡之外的,其环境比城堡更具力量。与此类似,本剧的泥土车台比白色小台范围大得多,而且托着小台,小台的半透明材质和游移的位置显得文明世界脆弱不堪、立场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