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哀莫大于心死 【经典原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解读与延伸】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很多事之所以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已结束,或者中途选择了放弃,并不...
“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死”是一种封闭似的自恋情结达于极点的心理状态。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原文选段: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
每周一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自《庄子·田子方》 【释意】 意思是: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而相比之下,生命的结束倒显得次要了。后常用来指丧失理想和信念胜过丧失生命。
名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摘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解释: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 外篇·田子方原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 “然则子无师邪...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解读:心死,即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哀莫大于心死”,最...
《 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具有生、死两种本能:生本能追求美好,死本能渴望破坏;牢骚抱怨代表生的期待,精神颓废是对死的向往。孟子云:"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孔子说:“怎么能不明察呀!最悲哀的莫过于心灵的死亡,身体的死亡还在其次。太阳从东方出来而落于西天尽头,万物莫不顺从太阳的...
意思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世界的死亡,而肉体的死亡则排在其次。夫,是语气助词,没有实意。第二句中的人是指人的身体,与前半句中人的心灵相对应。心,在此处指人的精神世界。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他所倡导的是精神自由的哲学。他强调一个人的内心的重要性。他说:”人的主宰究竟是什么?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的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即使人死了也比这种情况为好”换句话说就是,“心死”是最大的悲伤,“身死”都比“心死”好!有句话叫“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还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句话提醒我们遇到困难一定不要气馁,要有战胜自己心魔的信...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首先得搞清楚庄子的生死观。老庄道家思维中,老子探讨“道”和“德”的含义,涉及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始、衍变及规律,提出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处的“至善”原则。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底层的哲学思维。庄子则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