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弗洛伊德倾向认为:认同与力比多发展的口欲或“吞噬(cannibalistic)”阶段密切相关。因此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弗洛伊德写道,在原始游牧民族的父子关系中“在嗜食他的动作过程中,他们实现了与他的认同”。 此外,《性学三论》第三版的补充内容里,弗洛伊德把具有吞噬特点的口欲...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XIV 239-58> 若我们将梦视为自恋性障碍的正常现象,则我们必须将哀伤的正常情感表现与抑郁区别开来。首先声明,不要对我们的结论作过高的期待和评价。我们知道即使在以描述性为特点的精神病学里,对如何定义抑郁症的也有着多种不同观点,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分歧和不一致。我们的这里的材料限...
弗洛伊德写过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章《哀伤和抑郁》,他在文章里区分了居丧反应和抑郁。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分离和丧失所导致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人或环境,导致个体内心产生某种空空如也的丧失感。弗洛伊德认为,创伤来自于个体的丧失感,丧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客体的丧失,第二种是客体的爱的丧失。
但在此之前很久(大概1895年1月),在弗洛伊德写给弗利斯的信中曾尝试以纯神经科学的术语来阐述抑郁(Melancholia),当时的用词很像我们现在对抑郁症(Depression)的描述,但是这种尝试并没有在理论上取得特别的成果,很快便被弗洛伊德以心理学的方法取代了。此后几乎不到两年的时间,弗洛伊德有了一个重要的预测,1897年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自己也无法解释:自我的丧失会不会与客体无关,而只是源自自我中纯粹的自恋成分?客体的丧失是否足以使人患上抑郁症呢?是否被认为是负面因素的自我力比多的缺乏并不足以使人患抑郁?】 抑郁最值得注意和最需要解释的特征,就是突然转变到完全相反的状态——躁狂。当然不是每种抑郁都会这样转变。一些是发生在...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弗洛伊德没有继续再沿此思路去解释抑郁症,也很少再提及。只是在1910年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讨论自杀问题时稍有涉及,他强调,比较抑郁和正常的哀伤状态之间差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他同时认为,在当时还无法解决。 自恋和自我理想等概念的引入,使弗洛伊德得以重新继续这个课题。在本文中,他认为在偏执狂...
在我们经历重大失去的时候,哀伤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能够充分地哀伤时,我们就不会陷入抑郁症的困扰。哀伤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而抑郁则是一种不正常的反应。许多人失去了哀伤的能力。例如,有些人在亲人去世时,他们感觉不到哀伤,这样容易导致病理性的哀伤。这种情况下,他们虽然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但却不断地收集亲人...
弗洛伊德的这篇文章其实主要是通过与普通的哀伤(mourning)的对比来讲抑郁症(melancholia)的本质的。 这里有必要讲一下melancholia这个词,melancholia在柯林斯词典上的解释是“a feeling of great sadness, especially one that lasts a long time”,意思是“一种极大的忧伤,尤指持续长时间的那种忧伤”,在维基百科中解释...
文|弗洛伊德翻译|贺明明 我们已经阐明,可以把梦作为自恋心理障碍的正常原型,我们认为,设法把正常的悲伤感情与悲痛中的表现进行比较,舍使我们对于抑郁的本质有所洞察。这次我们必须预先提出某种警告,不要对这种结果期望过高。即使在描述性精神病学中,抑郁的定义也是不明确的。它可以...
在非常早期(可能是1895年1月)弗洛伊德在给弗利斯(Fliess)的信中,尝试详尽地以纯神经病学术语来解释抑郁(melancholia)(在这个术语之下,他经常包括进我们现在通常描述为抑郁状态(states of depression)的内容)(Freud,1950a,Draft G)。 这一尝试并不是特别有成果,但是很快就被研究该主题的心理学方法所取代。(原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