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芭蕉》郑燮 〔清代〕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
《咏芭蕉》的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原文: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翻译: 芭蕉树好似一支冷烛,没有烟却好似蜡已干。芭蕉叶儿未展心先愁,恐怕春风拂过会将它拆看。 注释: “冷烛无烟绿蜡干”:这里的“冷烛”和“绿蜡”都是芭蕉的代称。因为芭蕉的颜色碧绿...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咏芭蕉郑燮〔清代〕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2月前·江苏 1 分享 回复 西瓜奶酪7 作者 ...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叶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开,诗人认为就像相思之情那样绵绵不断。)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
咏芭蕉 郑燮[清代]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0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燮 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中举人,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间,他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并在灾荒年间挺....
《咏芭蕉》清代:郑板桥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郑板桥的这首《咏芭蕉》,虽然看上去写得很普通,并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只是描写了芭蕉的形状,以及他们生长的地方,但是诗人又是另一种角度来解读芭蕉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其实是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芭蕉,从而也是令这首...
郑燮的《咏芭蕉》用借喻的手法,以芭蕉的“多情”喻指人的多愁善感,形象贴切,发人深思。 01-10 11:38 广东 回复 赞 星际理科猫 像我家乡的酒,淡淡的,润润的,绵长的回味。 01-13 19:19 江西 回复 赞 桃源隐士 每日初晴照院庭,日映新叶绿更青。古韵轻扬传千古,诗词遥寄意中情。 01-11 07:32...
古诗咏芭蕉翻译赏析 《咏芭蕉》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前言】 《咏芭蕉》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怀人之作。诗中用芭蕉叶的生长比喻人的相思之情,别具一格。这是一首咏物诗。 【翻译】 芭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