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龚自珍〔清代〕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②。田横③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注释】①牢盆:本是古代煮盐的器具,这里代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稻粱谋语出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为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这里借...
《咏史》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愤怒地揭穿当时身居高位,凭借权势的人物尽是些盐商、“狎客”、酒色“才人”。他们彼此勾结,狼狈为奸,又以个人恩怨而互相排挤。颈联写一些有识之士却慑于反动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无所作为,但求个人安全逸乐而虚度年华。尾联借汉时田横殉难的历史典故反讽士人无...
龚自珍《咏史》赏析《咏史》译文及鉴赏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 龚自珍《咏史》赏析 《...
从刘邦假惺惺的不可能兑现的封侯许诺,到李世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的洋洋得意,再到朱元璋“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即“自外其教”,应“诛其身而没其家”的酷法,再到清初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字狱案,谙熟史事的龚自珍深悉底里,于是借田横的故事告诫世人不要轻信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借这一历史故事,揭露了清政府对...
作品鉴赏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
2.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与本诗尾联都表达了诗人对清廷对待人才的看法。二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不同。①本诗尾联借用“田横抗汉”的典故,认为清政府对士人思想的压制和笼络政策是对士人的欺骗,诗人对清廷的做法是不满的、愤怒的;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
作者在诗中对此表达了他的愤慨和讽刺。【作品赏析】《咏史》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愤怒地揭穿当时身居高位,凭借权势的人物尽是些盐商、“狎客”、酒色“才人”。他们彼此勾结,狼狈为奸,又以个人恩怨而互相排挤。颈联写一些有识之士却慑于反动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无所作为,但求个人安全逸乐...
《咏史》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愤怒地揭穿当时身居高位,凭借权势的人物尽是些盐商、“狎客”、酒色“才人”。他们彼此勾结,狼狈为奸,又以个人恩怨而互相排挤。颈联写一些有识之士却慑于反动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无所作为,但求个人安全逸乐而虚度年华。尾联借汉时田横殉难的历史典故反讽士人无...
清代是继晚唐之后的咏史诗的又一高峰。清初一度屈节仕清的大诗人钱谦益、吴伟业等,由于特殊的遭际,其咏史怀古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而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龚自珍和清末变法维新时期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咏史之作更是借历史而发忧国之思与强国之愿。像吴伟业的《过淮阳有感》、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