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期间, 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故意刁难他,三次命其搬迁,最后仅能居住在斗室。刘禹锡愤然起笔,写下了这篇 《 陋室铭 》。 假如你是刘禹锡,该如何反驳以下观点? 请根据 《 陋室铭 》 的内容,完成以下对话 。 知县:这里不仅...
刘禹锡写 《陋室铭》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 被贬为安徽和州刺史。 按当时规定,刺史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毫无怨言,撰写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 这个举动气...
本来,一个人没才华,族里面的人罩着,不乱折腾,也能混下去,就像崔雍,靠着族里的叔伯兄长照应,最终顺风顺水地混到了和州刺史,在地方锻炼个两年,回到朝廷混身朱紫,不是问题。 然而,崔雍这货,却偏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没有什么事儿,是我做不出来的。 兵临城下 咸通九年,驻守在桂林的徐州戍兵们,已经三次...
虽然州刺史在东汉成为地方行政官员,但其权力受到中央的严格限制,比如没有独立的统兵权、不能直接管辖属下郡县、没有属下郡县的任免权等等。但在中平元年(184年),为了镇压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东汉朝廷不得不允许地方长官自行募兵。正因如此,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军阀割据已是呼之欲出。于是在中平五年(188年),...
“为历阳守”指的就是做和州(又名历阳)刺史,等同于太守的官职。从官职上来看和州也没人能刁难刘禹锡。刘禹锡在和州时留下的诗文很多,质量也很高,除了《陋室铭》还有《金陵五题》中的《石头城》、《乌衣巷》这两首唐诗中的名篇。从这时刘禹锡给皇帝的上表《和州谢上表》等文献来看,刘禹锡确实...
参考译文: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三月戊子(初八日),隋文帝杨坚任命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任命和州刺史、河南人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守庐江。隋文帝有吞并长江以南地区的志向,向高颍咨询将帅人选,高颍举荐贺若弼和韩擒虎,故此隋文帝把他们安置在南部边境,让他们暗中筹划此事。陈长城公祯明...
【甲】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其八》)【乙】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
州刺史:官名。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顾名思义,州刺史即是皇帝派到一州的代表。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 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
而《赠和州刺史张敬因碑》的损失将永远无法挽回了。从残存的几个字中,我们看出了颜真卿书法的又一个面貌,笔画厚重平直,与颜真卿其它书作中,下笔有势不同,多少有点像《八关斋会报德记》的风格,但比其更显直硬、笔法也相对单一,如果不是有欧阳修著录,恐怕很难知道是颜真卿的书作。在其中我们还发现“争...
安徽省和县和含山县境内。根据查询和州刺史相关信息显示,和州刺史在安徽省和县和含山县境内。改和州为历阳郡(治历阳),属扬州刺史部。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改历阳郡为和州(仍治历阳,今历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