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 原文(部分):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
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出自《国语·郑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
解析 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分析总结。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简介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出处:《国语·郑语》《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他的编纂方法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至唐,始有人疑问,或谓之...
“和实生物”首先表达了矛盾对立的思想.矛盾双方共存才能生长出万物. 和并不等于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这也就是说,“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这样的“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
“以它平它谓之和”是说通过平衡其他事物来实现和谐。这里的“平”可以理解为平衡、调和。通过平衡各种矛盾和差异,达到整体的和谐稳定。四、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最后,“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说明当实现了和谐与平衡,事物就能够得到丰富的成长,并且吸引万物归附。这表达了...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出自《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句话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①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②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③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④差别以同一和对立为前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例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