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从第一款个人diy作坊级平板耳机G100,到如今最新旗舰平板G200,和声力耳机的完成度已经非常成熟,个人也非常期待老郭未来打算推出的70mm新动圈旗舰。 最后再提几点G200可能改进的地方: 1.振膜单元还有提升空间,类似hifiman开放出更薄的振膜,声音的鲜活感以及高频静电感的细腻度还有提升空间。 2.耳罩内的海绵硬...
此外,G200的低频回放能力也依然是让我挑不出毛病的存在,而且解决了波塞冬上的我认为存在的缺憾,那就是在满足了量感、下潜、动态澎湃感的基础之上也有良好的宽松度,虽然G200的低频响应曲线几乎是完全平直的,但在听感上,它所具备的那种蓬松感比我心目中“还原向”的低频更是多了点人情味儿在里面。在和声力...
G200的头梁采用了碳纤维材质,使得耳机重量更加轻巧。此外,它还配备了可更换的耳罩、高端质感的收纳盒以及各种耳机线转换接口,如6.35mm和4.4mm等。🔊 技术/音质层面:G200的平板耳机振膜直径达到了102mm,这真的令人惊叹。它展现了极强的细节还原能力和高透明度。相比以前的和声力系列耳机,G200的声音更加清澈,乐器的...
此外,G200的低频回放能力也依然是让我挑不出毛病的存在,而且解决了波塞冬上的我认为存在的缺憾,那就是在满足了量感、下潜、动态澎湃感的基础之上也有良好的宽松度,虽然G200的低频响应曲线几乎是完全平直的,但在听感上,它所具备的那种蓬松感比我心目中“还原向”的低频更是多了点人情味儿在里面。 在和声力的用...
每次打开和声力G200的箱子,都像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盛宴。拿到这款耳机,你能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和精致的工艺💖🎧 关于耳机 1⃣ 102mm平面单元,带来震撼的音质体验。 2⃣ 10HZ—45KHZ的频率响应,覆盖了人耳能听到的所有频率。 3⃣ 高内阻尼/纳米复合膜片,大密度S+I型线圈和双面高通磁矩阵,确保音质纯净。
和声力官方对G200的定义是目前的品牌旗舰大耳,个人猜想这个“G”前缀,应该和老郭的姓氏有关了,算不算对老郭平板这个起点的CALL BACK呢?不过型号200确实显得不太“旗舰”,起码标注一个G700之类的看起来会更加唬人一点,不知道算不算是为将来的后续产品预留空间。看看G200的配置吧,102mm口径的平板单元,64欧的...
和声力又出新品了——G200,继太阳神、宙斯、波塞冬之后第四款头戴式耳机产品,这次的名称没有延续原先希腊古神名称的方式了,但雷音君想叫他战神阿瑞斯,面板图案很有战斗气息,像是一块块盾牌组合而成,声音表现也很有能量。 外观包装 手提箱式收纳箱一直都是和声力的标配,特别帅气有仪式感,这次G200的收纳箱不再是之...
最近,和声力G200耳机在音频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不少M7和M9的用户也在讨论这款耳机是否能用M7驱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款耳机的听感表现。首先,我用小羊皮耳罩搭配G200,通过M7的平衡口进行测试。在高增益模式下,M7已经能够很好地驱动这款耳机,呈现出温暖而均衡的声音。具体来说,G200的低频表现较为理性,下潜...
我们能感受到厂家一步一步的技术进化和工艺完善,也能听到他们不忘初心的声音审美,但唯一遗憾的是,和声力在成为和声力之前,曾经的名字是“平板老郭”(其实是年轻的小郭啦),而这两年的产品,似乎也只有PD1和平板单元有些交集,品牌起家的平板大耳迟迟没有推出,虽然早就知道他们在研发和调试,但是当G200平板耳机忽然蹦...
一番操作下来,这款耳机的重量被牢牢锁在了502克。对比之下,那些单元直径只有50mm,重量确有400多克的动圈耳机在佩戴感受上与G200的差别并不算大。况且航空铝与碳纤维本身就拥有着不错的质感,加上耳机通体银黑的色调,简洁工整的造型,一同构成了和声力G200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设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