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周盛传(1833~1885),字薪如,晚号北海老农,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周老圩人,周盛波弟,排行第五。清咸丰年间,同兄盛华、盛波分领团练在紫蓬山等地对抗太平军,升千总。1862年(同治元年),随兄盛波加入淮军,任"盛字营"亲兵营哨官。在江浙攻打太平军,官至记名提督。1865年(同治四年),周盛传随曾国藩镇压...
周公祠的建立,不仅是对周盛传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他在小站镇的丰功伟绩的永久纪念这。座古建筑如今已成为小站镇的地标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在周公祠内,人们可以领略到古建筑的韵味,感受历史的厚重。而周盛传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津南地区的一段佳话。在周公祠的旁边,还保留着周盛波的故居。虽...
周盛传,字薪如,晚号北海老农,出生于1833年,逝于1885年,安徽省肥西县农兴乡周老圩人。他是周盛波的五弟,早年与兄长盛华、盛波一同带领团练在紫蓬山抵抗太平军,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千总。1862年,他随兄长加入淮军,加入了著名的“盛字营”,担任亲兵营哨官,在江浙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官至记名...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日之间完成了《中日修好条规》的换约手续,这是两国之间的一个平等条约,通过与日方来华使团的接触,李鸿章已渐渐了解到日本也在徐图自强(明治维新),深感大清海口防备的“尚形单薄”,便邀周盛传分析防守形势,周盛传言辞恳切,直言若不破成规,哪怕是日日设防,也不过是空画大饼,了无用处。而...
大年初六这天,大家又坐不住了。团队志愿者肖寿庆、齐伟、韩雪在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的提议下,驱车800余公里,来到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周老圩,这里是淮军将领周盛传的故乡。 当年周公的故里,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学校——肥西农兴中学。这里碧波环绕,古树参天,学校工作人员用浓浓的乡音向他们介绍了这里的...
其中,周盛波、周盛传就是淮军中著名的“盛字军”兄弟统帅。○周老圩如今已成学校位于肥西的周老圩,现在的名字叫合肥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紫蓬分校(原肥西农兴中学)。而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前,紫蓬山周边的人都称它为周老圩。这是淮军“盛...
在19世纪的中国,合肥县西乡(现肥西县农兴乡)有一户周姓人家,兄弟俩周盛波和周盛传,他们的生活原本平静,以半耕半读的小康生活自给自足。然而,当地胡姓豪富对他们的田产垂涎已久,太平军起义为这一地区的混乱提供了契机。胡某趁机对周家发动围攻,周家兄弟被迫逃至紫蓬山,开始了流亡生涯。咸丰...
19世纪中期的时候,李鸿章借助英国的邮轮,率领周盛传等8000兵马南下,太平军连连战败。清军攻打到江苏时,江苏已经支撑不住了,李秀成就将杭州的军队调遣过来支援,而在这次与淮军的作战中,袁宏谟就在其中。周盛传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给袁宏谟送信,希望他可以投降,跟自己一起回家享受荣华富贵。
历史知识> 周盛传 清安徽合肥人,字薪如。咸丰三年(1853)与其兄盛华、盛波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和捻军。十一年,李鸿章募淮军,同治元年(1862)从李鸿章援上海,充亲兵营哨官。三年加提督衔,所部被李鸿章改为传字营。次年与其兄参加镇压捻军,由游击、参将擢总兵。九年赴陕镇压回民起义。李鸿章移督直隶后,调所部卫护畿辅...
周盛波(1830~1888),周盛传(1833~1885),系兄弟,合肥县西乡(今肥西县农兴乡)人。周盛波,字海舲,清道光十年(1830 年)六月二十九日生。周盛传,字道林,号薪如,又号北海老农,光绪十三年(1833 年)六月十八日生。父周方严,母丁氏,有田产数十亩,是半耕半读的小康人家。兄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