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鲁迅载入史册的周树人 1909年清学部决议将热河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拨给京师图书馆,直至1916年历经七载才入藏,中经内务部接收后移交教育部,由佥事周树人负责商定手续、具体落实,为之付出诸多心血。图为今天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图片源自国家图书馆 一九一三年,鲁迅从...
1898年5月7日,17岁的鲁迅第一次离乡远行。从绍兴会稽乘坐乌篷船,后来转乘了大船,走了十几天的水路,来到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开始了在南京的求学生活。126年后,又一群17岁上下的少年来到了这里。8月12日,参加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的同学们,在南大文学院教授沈卫威的带领下,寻访鲁迅在水...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周家在绍兴是名门望族,其远祖为北宋大儒周敦颐。他们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翰林出身,父亲周伯宜是名秀才,到了晚清,周伯宜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周樟寿、周櫆寿和周松寿。三兄弟后来的名字,大家也都很熟悉,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老大周樟寿在1898年,17岁时考上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
因为周树人要结婚,所以周母把这个房间装修了,作为儿子的新房。朱安每天操持完繁杂的家务,迈着小脚,一步一步走上逼仄的楼梯,回到空荡的房间。孤零零一个人,其间的孤寂和凄冷,可想而知。在这个大院里感到孤寂和凄冷的,并非朱安一人。此时周家住着三个女主人:周树人祖母蒋氏,与祖父周福清关系不睦,常年独居...
鲁迅去过楼外楼是真有其事,而当时有人在到处抓捕鲁迅也不假,从鲁迅对郑奠教授说的玩笑话中就能得到印证,但是《楼外楼》电视剧中的鲁迅说自己不是周树人的情节是虚构的。编剧写这样一个细节,目的是为了突出鲁迅的爱国和沉稳,同时这种坚持否认而逃过抓捕的事情历史真实地发生过,算不上编剧的奇思妙想。鲁迅从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周树人和周作人不是同一个人。他们虽然出身于同一个家庭,但在文学成就、思想贡献、性格差异和人生选择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鲁迅以其战斗精神和批判精神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而周作人则以其细腻深刻的文学风格和独特的思想观点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当然,...
鲜为人知的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周恩来的同族叔叔,两个人虽然没能见面,却英雄相惜,神交已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则生于江苏淮安,他俩怎么会同族同宗?秋瑾、鲁迅、周恩来,并称“绍兴三杰”。早在抗战时期,周恩来回祖籍浙江绍兴扫墓时,就专门做过调查,确认鲁迅是其族叔,一生都以鲁迅同宗而自豪。周...
鲁迅本名周樟寿。鲁迅出生时,他的祖父周福清正在北京做官,得到家书报孙子出生,其时正好有张姓者来访,遂取乳名“阿张”,学名定为“樟寿”,字“豫山”。在绍兴话中“豫山”与“雨伞”发音相近,于是又由祖父改名“豫才”。1898年鲁迅到南京水师学堂读书,他的叔祖周椒生又将他的名字改成“周树人”,取百年...
众所周知,鲁迅原名周树人,这难免会让人猜测,鲁迅和周总理同姓,两人之间是否有什么血缘关系?1954年,在鲁迅逝世多年后,周恩来邀请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到家中做客,谈话间,周总理的一句话揭开了他与鲁迅之间的关系。面对许广平时,周总理亲切地说:广平同志,按辈分说,我应当称呼你一声婶母!一、绍兴周氏,周敦颐后人...
实际上,周恩来和鲁迅未曾见过面,周恩来第一次听说周树人这个名字是从他伯父周贻赓口中。这位伯父是家族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位,在东北做官,对于家乡的亲人多有顾念,经常会向家中寄一些银钱。周恩来到东北和天津上学,就是在伯父周贻赓的资助之下。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鲁迅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还发表了很多进步文章。周贻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