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从内因的角度,即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新角度,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用黄炎培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如何防止成功者因环境变好或历时长久而精神懈怠,以致人亡政息;用我们党的语言表述,就是如何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
1945年7月,在延安的窑洞里,黄炎培先生提出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重温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郑重宣示“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1945年7月,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等6人组成国民参政员访问团赴延安。黄炎培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他在延安窑洞中,向毛泽东抛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
1949年初,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黄炎培辗转香港,3月25日上午到达北平。午饭后即与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人士一起赴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当晚,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20余位民主人士在颐和园聚餐。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再次邀请他到双清别墅晚宴聚谈。毛泽东...
一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1945年7月初毛泽东同志到机场迎接前来考察的黄炎培一行时的情景。 当年,正是在延安窑洞里,黄炎培提出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黄炎培对“历史周期率”问题提出了疑问,并非突然想到的,而是他对中国历史进行了长期思考的结果。黄炎培从小就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替、兴衰和各种文史典故非常熟悉。例如在与毛泽东的对话中,黄炎培运用《左传·庄公十一年》中的“禹、汤罪己,其兴也浡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将“历史...
77年前的今天, 1945年7月4日,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一场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对话,也被称为“窑洞对”。 国家一级美术师孙戈画作《窑洞对》 黄炎培问毛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周期率”——在一些回忆文章和史料中也被称为“历史周期律”,其出处似乎是明确的。抗战胜利前夕,在著名的“窑洞对”中,黄炎培正式提出了这一问题。 黄炎培 1945年7月,黄炎培作为国民参政员参访延安,行将结束他给毛泽东谈参访感想时,提出了“周期率”: ...
延安之行使得黄炎培对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共加深了了解,在《延安归来》一书中,他写道:“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黄方毅解释道,“第一,黄炎培觉得中共有希望,将来能够有大作为,能够得天下,第二,他又担心中共坐了天下,会重蹈这种规律。所以,他希望中共能够打破这个规律,能够做一个长久的执政党...
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被称为“窑洞对”,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重大问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鞭策和警示作用。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