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复旦文科资深教授 。擅长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人物经历 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博士阶段,周振鹤将西汉一代全部疆域的政区变迁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于1983年上半年完成博士论文,定名为《西汉政区地理》。此后“政区地理”一语遂成为正式学术概念。博士论文答辩获全票通过后,10月19日复旦大学举行授予博士学位证书仪式,周振鹤成为了全国最早的两名文科博士之一,此后一直留在复旦史地所,为学从教至今。
毕氏语中之固始县,今属河南,仙居县在今浙江,当分别是宋代幅员最大与最小之县[4]由于“州”成了地理区划的通名,所以又制造了“洲”字,以表示水中高地的原意。[5]参见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第三章来源:《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7年第1、2期
周振鹤全部作品: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余事若觉,天行有常:周振鹤时评集,方言与中国文化,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体国经野之道,随无涯之旅,学说中国,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圣谕广训
后来得知,该校名对应福建省内要兴办的工科院校,但并未实际办起来。周振鹤与其他被录取为矿冶系的学生,寄读于厦门大学一年半后,又迁到刚成立的福州大学。在厦门大学,周振鹤感到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与普通化学等课程老师皆很强。尤其是,在图书馆,他遇到物理老师来借书,却是马克·吐温的原版小说,而非理工科专业...
周振鹤:别让方言挟文化随风而逝 最近关于方言的讨论悄然升温,有人提出要保护方言,有人认为更重要的是大力推广普通话。这个问题本来无须讨论,因为如果一个人既能讲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又能保持他原来的方言,那岂不是最好的选择?去年我已在《东方早报》上撰文“提倡双语”,但因为最近仍有人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需要进行的第二步工作,它与政治地理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们以后可以请教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了解。这篇内容是从周振鹤先生的著作《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中选取的,这本书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22年10月出版的。我们现在所读的是其中的第十三讲,不过这里的内容做了一些精简,使其更加贴近大家的生活和理解。
人物简介: 一、周振鹤担任职务:担任濮阳县鸡毛换糖贸易有限公司监事;二、周振鹤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周振鹤与周振士、刘晓帅为商业合作伙伴。 财产线索 线索数量 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合作伙伴 了解老板合作关系 ...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周振鹤: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周振鹤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演讲 我曾经作过历史与科学关系的演讲,认为历史学处在人文与科学之间,大旨是阐发历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与研究对象的人文性,这是历史的中庸之道(历史与科学的共通处还有一点是求真)。另一方面,学科性质属于人文领域的历史,在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