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周才庶 -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小成本电影的叙事力度及传播途径——以《村戏》为例 2019 - 周才庶 - 《四川戏剧》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电影生产及其文化资本的衍生力 2019 - 周才庶 -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后人类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媒介形态及时...
周才庶|综艺节目中古典诗文的跨媒介传播与审美消费 摘 要综艺节目汲取和运用古典诗文,显示出古今沟通的文艺活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综艺节目以丰富的视听形式、新颖的叙事策略发掘了电视节目与古典诗文的融合优势。文化类综艺...
本文以斯图尔特·莫斯罗普(Stuart Moulthrop)为起点考察了超文本的基本创作面貌、早期网络文学的文献整理、超文本的文本演进与修辞特性,进而反思这种数字化的文学试验所产生的意义。本文为认识网络文学的初始形态、中外网络文学发展的不同路径、...
周才庶,浙江温州瓯海人,中共党员,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文学理论、影视艺术、文化传播等。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发表《中国“审美经验”的知识社会学考察——兼论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一种转向》 《当代中国电影导演的文化资本分析》等论文21篇,其中15...
周才庶副教授 zhoucaishu@nankai.edu.cn 个人简介周才庶,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文学博士。 2003年至200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文学学士。 2007年至2010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文学硕士。 2010年至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文学博士。
周才庶|文化|完结 本书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切入研究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收集并处理2002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数据,用数字解读电影产业现状。基于相关事实,对文化资本的生成与积累、文化资本的深化与拓展、文化资本的生成结构以及电影产业的艺术自主与资本转换等重要问题,逐一作了深入探讨。文化资本的概念将资本扩大到各种...
在媒介不断更替的时代,新媒介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本书《跨越与交互:新媒介文学的审美经验研究》由南开大学的周才庶副教授撰写,聚焦文学文本、创作过程及受众审美心理三大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媒介如何催生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和审美体验。
在当今迅速变迁的时代中,新媒介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核心。周才庶教授的学术著作《跨越与交互:新媒介文学的审美经验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被视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文学理论与媒介文化的创新结合。 本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字数达到404千字,定价为98元。作为南开...
周才庶 南开大学文学院 论文成果: 后人类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媒介形态及时间结构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 中国“审美经验”的知识社会学考察——兼论新时代文艺美学的一种转向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 从物质媒介到文艺媒介——媒介与文学关系新探...
孟子“以意逆志”论的阐释周才庶 摘要 孟子 “以意逆志”论在寄寓人格理想、解说仁义道德的背景中提出 , “文”、 “辞”、“意”、 “志”这几个关键字有其具体的涵义 ,而 “逆”这个阅读行为衔接了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历代重要注家如赵岐、朱熹、焦循等对孟子 “以意逆志”论作了各自的注释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