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1),泽及(2)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3),其死也物化(4)。静而与阴同德(5),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天地...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翻译:庄子说了,天道就是我的老师啊,或者说天道就是我所效法的。齑粉碎,引申毁坏。天道毁坏万物而不被称为戾气,天道恩泽惠及万世而不被称为仁厚,天道从上古就有而不被称为长寿...
wú shī hū , gǔ zhī rén , chī yí zi 。 小提示:"吾师乎,古之人,鸱夷子。"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小提示:"吾师乎,古之人,鸱夷子。"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之人吾师 全诗 原文拼音版 丁澎 不详 查看丁澎的诗句...
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富春山居图 羽哥谈图片 最近更新:03-2400:30 简介:解说每一张图片...
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朗读 0喜欢 出处 出自明黄淳耀的《和游斜川》拼音和注音 zhàng rén wú shī hū , zhī yǒu qín hàn bù 。 小提示:"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 小提示:"丈人吾师乎,知有秦汉不。"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
150、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齑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
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
所属专辑:诵读国学经典——庄子 音频列表 1 《庄子》121天道-昔者舜问于尧曰 44 2024-07 2 《庄子》120天道-庄子曰 吾师乎 32 2024-07 3 《庄子》119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 37 2024-07 4 《庄子》118天地—百年之木 19 2024-07 5 《庄子》117天地—孝子不谀其亲 ...
这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位庄子所谓“吾师乎,吾师乎”所指的对象正是先于天地,自古自今就存在的“大道”。这样就将使得“师”这一职业身份首次突破人的限定。不仅“师”之内涵外延得以扩张和超越,“道”本身也被相对地具象化和拟人化,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现实感。这是庄子继承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赍(jī)恩,对呀,“赍”在文中的意思是:粉碎,碎毁,可在新华字典没有这个解释,看来只有在古汉语字典里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