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鼎(1901—1948),字禹铭,潍坊安丘市景芝镇万戈庄人,著名考古学家,龙山文化发现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名人。吴金鼎先后就读于安丘德育中学、潍县广文中学(今潍坊二中)和齐鲁大学。1926年他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
梁思永、夏鼐之言是吴金鼎同时代青年考古学家发自内心深处的恸哭,今日听来依旧为之动容,这是吴金鼎、梁思永、夏鼐等那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与龙山文化一样润泽子孙。可告慰吴金鼎、梁思永等考古学家的是,经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龙山文化的发掘与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它所涉及...
考古学界有论,吴金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也是龙山文化的发现者,但命名乃至进一步阐释论证龙山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文化功能,则应归于梁思永的贡献。吴金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 梁思永在《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文中,简述了“龙山文化”一名的来历,他说,“龙山文化之存在的证据,最初是吴金鼎在1928年春所发现而...
吴金鼎是吴氏迁安后的第十五世,祖辈以耕种为生,但重视子女教育。《吴氏族谱》对吴金鼎的记载是:“年四十八岁,忌九月十八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人类学,任齐大哲学教授,博士学位,娶王介忱,潍邑尚庄。幼牙科教授。”不仅妻子是医生,他的三个哥哥——长兄吴金鳌、二哥吴兼三、三哥吴金章也都是医生。大哥毕业于山东大学...
【龙山文化发现者吴金鼎丨(一)姥姥照看 得名金鼎】潍坊融媒·潍坊晚报《人文潍坊》栏目今日刊发《龙山文化发现者吴金鼎》,讲述安丘人吴金鼎发现龙山文化、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事迹。他在个人与学校面前以校为重,事业与国难面前又以国为重……让我们透过“履历入史”,了解他的故事。 °【龙山文化发现者吴金鼎丨(一)...
1928年春天,有个年轻人路过章丘,不经意间一弯腰,竟捡起了城子崖龙山文化,可谓“千年沉睡无人知,一朝醒来惊天下”。这位年轻人就是考古专家吴金鼎。 吴金鼎,字禹铭,生于1901年,山东安丘人。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在李济的指导下攻读人类学专业。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1928年在城子崖发现龙山文化遗存。这...
吴金鼎(1901——1948年)英国留学博士。1928年,时任山东齐鲁大学助教的吴金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田野考察,在一个叫城子崖的地方,发现了一处黑陶文化遗址。后来,他与李济,梁思永等人撰写并发表《城子崖》田野考古报告集,以大量翔实史料证明中国远古文化源于中土,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成为考古学上一块不朽的丰碑。抗战时期,他...
龙山文化是分布于山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0-2000年之间。这一结论已写入中学历史课本之中。而当年吴金鼎先生在龙山的重大发现,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1948年9月18日,吴先生因患胃癌,久治无效病逝。《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将他誉为“最有成绩的现代考古学家”。
1928年,吴金鼎在济南历城县__遗址,发现了黑陶,从而确认了龙山文化。A.城子崖B.龙山C.西阴村D.良渚
1928年3月24日,是考古学家吴金鼎第一次前往龙山的日子,此行目的是考察两汉时期济南国的国都——东平陵故城。在龙山镇教师张绳五的引导下,吴金鼎与同行考察者出村过河,河东岸即见一条大沟,劈开一处宽阔的台地。吴金鼎在其撰写的《平陵访古记》中是这样描述的:“沟之两壁上微露灰土及陶片等物。余颇异之。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