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禅国山碑》与《天发神谶碑》,为孙吴末期立碑,一为得祥瑞封禅,一为纪吴功德而立,两碑旧拓均极难得。此本为清光绪初年,莫友芝命工洗石精拓者,拓颇精慎,虽漫漶无字处,亦不遗漏。 此本为端方旧藏,李葆恂、褚德彝、邓邦述、王瓘、俞廉三、吴广霈、张祖翼等七家题跋,张之洞题观款,张祖翼、张之洞题签。
清拓三国吴禅国山碑册 本件藏品是一本清拓三国吴禅国山碑册,此碑是三国吴篆书碑刻。又称《封禅国山碑》,碑文记载了吴国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从今天古文字学的角度...
碑字三面可辨,唯东面剥裂模糊,盖无屋茈之地。碑词载所遣人姓名,而无周处,史氏误矣。”(《泛舟游山录》)“封禅”是中国古代民间祭天地的一种礼仪,祭天称“封”,祭地称“禅”,《禅国山碑》即是把原名为离墨山命名改称为国山举行礼仪时所刻立的碑记。
《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 《国山碑》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奇碑,其碑形奇特,异于常见的碑刻、墓碑、铭柱等。《国山碑》碑高八尺,围一丈三尺,碑文围绕其上,其形如鼓如囤...
三国吴篆《禅国山碑》欣赏。△创作背景 晋朝取代曹魏后势力日盛,渡江南下已迫在眼前,孙吴因吴末帝孙皓昏庸残暴,官民怨怒日盛,政局越来越险恶。为稳定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极其迷信的孙皓把希望寄托在上天的祥瑞和保佑上。据碑文记载,孙吴天玺元年(276年),吴兴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发生地震,震前发生地声、地光等现象...
三国·吴苏建篆书欣赏《禅国山碑》(传),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传为苏建所书。原碑和护碑亭址在江苏宜兴城西南二十多公里的国山顶上。《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
三国·吴 苏建《禅国山碑》
吴禅国山碑 又称 《封禅国山碑》、《天纪碑》 碑高 八尺 特点 沉雄稳健,淳朴古雅 碑高八尺,围一丈三尺,碑文围绕其上,其形来自如鼓如囤。微圆而椭,碑首上锐微洼,石色绀碧,观赏此碑,沉雄稳健,淳朴古雅。 碑文纪吴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据《宜兴志》载,国山本名离墨山,以孙吴时大司徒董朝封于此,...
三国·吴 苏建《禅国山碑》(传) 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传为
提要:《禅国山碑》与《天发神谶碑》,为孙吴末期立碑,一为得祥瑞封禅,一为纪吴功德而立,两碑旧拓均极难得。此本为清光绪初年,莫友芝命工洗石精拓者,拓颇精慎,虽漫漶无字处,亦不遗漏。 此本为端方旧藏,李葆恂、褚德彝、邓邦述、王瓘、俞廉三、吴广霈、张祖翼等七家题跋,张之洞题观款,张祖翼、张之洞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