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拂,因序其事。吴人舒凫书。 坊刻《牡丹亭•还魂记》,多标玉茗堂元本者,予初见四册,皆有讹字,及曲白互异之句,而评语率多俚陋可笑‧又见删本三册,惟山阴王本有序颇隽永,而无评语‧又吕、臧、沈、冯改本四册,则临川所讥割蕉加梅,冬则冬矣,非王摩诘冬景也‧后从嫂氏赵家得一本,无评点,...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上下卷.明.汤显祖撰.清康熙时期梦园刊本.吴梅跋并题诗-01 星级: 122 页 《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星级: 7 页 《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星级: 7 页 牡丹亭还魂记.55出.上下卷.明.汤显祖撰.怀德堂藏...
一日,她见到陈同、谈则的《牡丹亭》评本,随即 “怡然解会⋯⋯夜分灯炮,尝敬枕把读”(吴人《牡丹亭还魂记序》),后力劝丈夫刊刻该本,并表示愿典卖自己的珠宝首饰作为出版资金。在得到吴人的首肯与支持后,钱宜便着手整理与补充陈、谈二人的评语,她自己也 “偶有质疑,间注数语”(钱宜《牡丹亭还魂记序》)。
过了十几年,吴人第三次结婚,又娶了一位才女,名叫钱宜。钱宜也深爱着《牡丹亭》,更被两个姐姐的评点深深打动,她说服了自己的丈夫,变卖了自己的首饰,把自己的评点也加进去,一起在杭州出版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文学批评著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杜丽娘式的至情成了江南才女们的信仰。在...
换言之,在现存的吉光片羽中,我国古代女性曲家评论 《牡丹亭》水平最高、最有典型意义的例证无疑是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姓吴名人,又名仪一,字舒凫,出生于顺治十四年 (1657),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因所居名吴山草堂,故又字吴山。所谓 “吴吴山三妇”,是指吴人早夭的未婚妻陈同以及...
重刊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序 书名:牡丹亭 作者名:(明)汤显祖著 (清)陈同 谈则 钱宜合评 李保民校点 本章字数:1231字 更新时间:2022-09-02 15:46:39首页 书籍详情 目录 听书 加入书架 字号 背景 手机阅读举报 后续精彩内容,上QQ阅读APP免费读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账号和设备都新为新人...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然后分论三妇批语,剖析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
《牡丹亭》 文学批评史 摘要: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的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应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
【内容提要】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然后分论三妇...
作者:俞为民 作者机构:温州大学 出版物刊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页码:1-7页 年卷期: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女性批评者;非必求合古人 摘要:作为《牡丹亭》的女性批评者,吴吴山三妇的批评与男性作者及男性批评者对《牡丹亭》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以女性读者与批评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