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导师风采 2024年→栏目介绍/ Introduction 研究生导师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研究生院通过“导师风采”栏目,展现我校优秀青年导师的良好风貌,分享教学育人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
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团队分别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Storage Mater.和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三篇最新成果,即“Entropy-Regulated Cathode with Low Strain and Constraint Phase-Change Toward Ultralong-Life Aqueous Al-Ion Batteries”、“Self-Purification and Silicon...
曾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吉林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奖、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师奖教学新星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等。 研究领域 1. 电池电化学 2. 先进电池材料 3. 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 ...
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LFP电化学修复的可持续回收方法。金属有机配合物乙酸锌二乙醇胺(ZnDEA)作为结构调节剂,DEA配链的-NH-基团交替促进过渡金属离子(充电时Fe3+和放电时Zn2+)的结合。这种动态协调能力有助于调节恢复的...
针对以上关键问题,近日,郑州大学侯宝华副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纤维素接枝反应来调节生物质的热解成核过程,在800℃的低碳化温度下成功实现了具有石墨纳米畴结构BHC的制备,其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与1300℃制备的硬碳相当...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课题组针对氟磷酸钒钠正极进行研究,引入高熵设计理念,开发了高熵氟磷酸盐(HE-NVPF)正极,实现了氟磷酸盐正极材料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的提升。该高熵氟磷酸盐不仅抑制了NVPF原有低压区的相转变,而且提升了NVPF的电子电导率和降低了钠离子迁移过程能垒,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该成果...
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团队分别在Angew. Chem. Int. Ed.、Energy Storage Mater.和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三篇最新成果,即“Entropy-Regulated Cathode with Low Strain and Constraint Phase-Change Toward Ultralong-Life Aqueous Al-Ion Batteries”、“Self-Purification and Silicon-...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被引频次 3732 成果数 134 H指数 24 G指数 60领域: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化学/材料化学 研究内容: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纳米材料 期刊 89.6% 会议 4.5% 专著 0.7% 其它 5.2% 总计 134篇 2016年成果数28 2014年被引量819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Adj...
吴兴隆,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要从事电池储能材料、废旧锂电回收与再利用等研究工作。提出了电极材料中大尺寸阴/阳离子稳定脱嵌新途径并阐明了其工作机制;发展了高效碳基电荷传导网络构筑策略,开发了系列高性能电极材料;提出了废旧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