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由吴元新主编的,关于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系统性文化档案样书卷。在编撰过程中,吴元新团队走遍了南通近千个乡村及农户聚集地,采访了数千位民间蓝印花布的相关人员,抢救了两万三千多件流失在民间濒临消失的古旧蓝印...
展览的创作者是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与弘扬。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元时期的纺织家黄道婆从海南引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后,整个长三角地区一跃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棉花种植基地、棉布纺织中心。
▲吴元新、吴灵姝、倪沈键创新设计的作品 ▲蓝印花布创新作品(文创展示区) 在工业化、科技化、全球化的今天,蓝印花布这种存续千年的民间传统工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幸运的是,社会各界对蓝印花布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承工作已经开展。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蓝...
吴元新从韩美林先生的作品《纳天为画》,“敦煌女儿”常沙娜先生的《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等书中获取灵感,把蓝印花布一点点从民间生活用品做成了艺术品,再从艺术品回归到现代生活中。节目现场,吴元新带着主持人朱迅和青春艺享团的小伙伴们体验了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看似简单的“刻版”“刮浆”“染色”“出白...
十年时间,吴元新完成了从染坊学徒到陶瓷美术专业学生,再由讲师到研究工作者的转变,对蓝印花布技艺的研究创新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他利用寒暑假期与节假日跑遍了南通地区的传统印染作坊进行田野调研,收集了许多流散于民间的优秀蓝印花布作品,整理出一批古朴精美的蓝印...
对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而言,2024年真是开年大吉。1月18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简称“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共20个作品分获各个奖项。其中,由他主编的《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获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吴元新在“山花奖”...
近日,“青出于蓝: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暨设计作品展”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场展览中,吴元新无偿捐赠的蓝印花布、彩印花布、色织土布、蜡缬、夹缬、绞缬等400件作品一一呈现,为观众全面展现了蓝印花布的历史溯源、文化审美以及创造性转化的多样魅力。“儿时上学的时候,看着同学都穿着洋布,只有我一直穿着土布,...
蓝印花布包袱布 仙鹤寿桃、蝴蝶牡丹 作者不详 棉织物 150cmx110cm 民国 展览现场 蓝印花布古称“药斑布”,是通过花版漏浆防染,并用从蓝草中提炼的靛蓝染制的纺织品。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起源自南宋江南民间,因其材料便利、花型丰富而流传并影响至全国,被广泛应用于被面、包袱布、帐檐、衣裳等日常生活用品,其纹样题材...
此后,为了找到更多纹样,吴元新跑遍了南通地区的传统作坊,收集了大量流散于民间的优秀蓝印花布作品,整理出了一批纹样,为传统工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从出生时的襁褓到结婚时的‘凤戏牡丹’被面,一块蓝印花布蕴含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吴元新说,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期间,参与国徽设计的张仃曾对他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