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彻斯特大学 副教授 1991年7月-1998年6月 美国 芝加哥大学 副教授 1998年7月-2006年6月 美国 芝加哥大学生态与进化系 系主任 1998年7月-2008年5月 美国 芝加哥大学 教授 2008年6月-2014年5月 中国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所长 2014年6月 至今 中国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2004年被评为台湾中研...
近期,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仲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报导了一种广谱的高效抗冠状病毒药物——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有望成为应对冠状病毒未来疫情的第一道防线。 冠状病毒是已知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全长在26~32kb之间。基因组5’端三分之二的区域编...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副教授陈永杰 为300多名一中学子带来精彩的演讲 陈教授以外卖小哥陷入贫穷为契机 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 深入浅出地阐述 大学人文学科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加深了同学们对文科专业的理解 激励同学们在求学路上不断奋进...
云南 讲者简介 吴仲义 演化生物学与遗传学家,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杂志生命科学评审组长,曾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系系主任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目前,吴仲义教授还担任中山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副主编多份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如《分子系统遗传与演化》(USA)、《遗传学报》(USA)、《美国自然学家期刊》(USA)、《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USA)、《基因与遗传系统》(Japan)、《动物学报》(China)等。他于2004年被评选为中研院院士。自...
吴仲义系中山大学、芝加哥大学教授,《国家科学评论》生命科学评审组长; 蒲慕明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科学评论》执行主编。 英文原文2017年6月24日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原标题为“New approaches to publishing scientific reports at NSR”。NSR是科学出版社...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仲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新研究,揭示了一种广谱且高效抗冠状病毒的药物——高三尖杉酯碱(HHT)。这一发现可能为未来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带来新的希望,成为潜在的第一道防线。冠状病毒,这一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性病原体,其基因组之大在RNA病毒中堪称佼佼...
1976年 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生物系,1982年 获得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学博士。1986-1991年 罗彻斯特大学生物系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1991-1998年 任芝加哥大学生态和演化系副教授;任教授及系主任,2008年6月被聘为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吴仲义教授目前是中山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担任分子系统遗传及演化学 (...
近期,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仲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Homo-harringtonine (HHT) is highly effective against SARS-CoV-2-A potential first-line defense in future coronavirus epidemics的文章,报导了一种广谱的高效抗冠状病毒药物——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