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于廑先生(1913—1993年)是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与周一良先生共同主编的新中国第一部《世界通史》(4卷本),与齐世荣先生共同主编的高校教材《世界史》(6卷本),均在史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倡导的整体世界史观,是中国学派在世界史领域的代表性成就。整体世界史观的提出 吴于廑倡导...
更让人感叹唏嘘的是,1993年4月9日,在武汉大学为该教材举行的编要扩大会上,吴于廑仍不顾病重体弱到会,在发言中突发脑溢血,不幸猝然辞世。经过吴于廑先生、齐世荣先生与诸位专家的不懈努力,这套六卷本的《世界史》在1992年至1994年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齐。该书以吴先生的“整体史观”为基本学术理路,突...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也是按这个新体系编写。 吴于廑先生认为,在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全过程中,15、16世纪是世界性海运大通的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其初生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世纪,也是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塞状态发生世界性突破的重大转折时期,由此才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是真正世界史形成...
吴于廑先生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合作主持了两批全国性世界史大学教材的编纂(4卷本《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6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开创15、16世纪世界历史研究(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三编,武汉大学...
首先,从根本上说,吴于廑的大历史观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就如吴于廑所言,研究世界历史首先要站在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极高处,也就是说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个“大”理论作为指导。这是吴于廑大历史观的根本特征,也体现出其“大历史观”所具备的理论高度。其次,从背景上看,吴于廑的...
吴于廑长于从学理上阐释和勾勒历史发展为整体世界史的脉络,力图从整体上架构世界史。他认为,世界史必须体现世界的观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世界史家。古代的世界史家有各种局限,如地理局限、文献局限,最根本的局限是缺乏世界观点,不能超越地区或种族,从而出现形形色色的代表统治阶级思想意识的自我中心论,因此,必须打破...
1982年10月,吴于廑先生应邀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做了题为《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报告,随后《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和《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分别发表了这篇报告的全文和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以《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
人物简介 ··· 吴于廑(1913年—1993年),原名吴保安,字于廑,中国历史学家。图片· ··· ( 全部0 张· 上传照片 ) 最近的5部作品 ··· 2012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 封建中国的王权和法律 8.6 2011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7.1 2008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8.0 2007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7.0 世界史·近代...
丨吴于廑 一 自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于巴比伦,直到公元前30年渥大维并吞埃及,前后共约三个世纪,近代西方史学称之为“希腊化时代”。19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历史学家德罗森先后发表关于亚历山大东侵、亚历山大的后继者以及所建国家历史三卷,其后合为一书再版,署题“希腊化史”,原文作“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