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笔筒构图十分明朗,除浮雕之主题纹样,别无他饰,“老子出关”纹精刻细琢,线条流畅,刻工老道,毫无俗匠气,风格鲜明,且具有“己巳”纪年款,应为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所制,为研究吴之璠竹刻艺术的重要器物。香港艺术馆于 1982 年主编的《中国竹刻艺术·上册》,第 221 页收录一件与本品主体纹...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活跃于清康熙时期,工画人物花鸟,书法秀媚犹劲,尤以竹刻擅名。早年在故乡刻竹,师法“三朱”,金西厓、王世襄誉为三朱之后嘉定竹刻第一名手。所作“薄地阳文”竹雕最为精绝。鲁珍的作品在康熙朝时已被选贡入宫廷收藏,乾隆四十年(1775),高宗皇帝在内府中获观〈东山报捷图...
📜 编号104的拍品是一件清代的竹雕笔筒,以竹林人物故事为题材,直径6.9厘米,高11.3厘米。笔筒上刻有“吴之璠款”的题识,款识为“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活跃于清康熙时期。🎨 吴之璠擅长绘画人物花鸟,书法秀媚而有力,尤以竹刻技艺著称。他的作品在康熙时期就被选入宫廷收藏,乾隆四十年(1775年),高宗...
吴之璠(活动于清康熙年间) 清代书画家、竹刻家,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初居上海嘉定南翔,后迁徙天津。工绘人物、花鸟,行草书秀媚遒劲,竹刻尤称名手,所作“薄地阳文”浅浮雕最为工致。邑中作品流传绝少,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他的创作活动,在康熙年间。直到乾隆四十年(1775),清高宗于...
【汉字释义】璠 简单释义: 美玉 如圭 璠的动态笔画笔顺: 【音律音调】【吴之璠】的韵律评语为朗朗上口 详细解释: 【平仄声调】 平仄类型:阳平 阴平 阳平 此类名字例如:如:王安石(wáng ān shí)、蒲松龄(pú sōng líng)、钱三强(qián sān qiáng)等 ...
📜 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江苏嘉定人,是康熙前期的竹雕名家。他擅长素地浅浮雕技法,《竹人录》称此法为薄地阳文。除了主题雕刻的一人一马外,其余部分均减地而成,光素留白。主纹高于地子,边线锐直地浮显在地子上,对人马的神情、肌肤、衣纹进行细腻的高下浅雕、圆磨、隐起的变化。鬣毛则自躯体斜刻隐...
吴之璠[清],字鲁珍,号东海道人,上海嘉定人。清代书画家、竹刻家,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初居上海嘉定南翔,后迁徙天津,邑中作品流传绝少,生平事迹鲜为人知。 蒋风白自用水盂一组三件 图录号: 2274 估价RMB: 1,000-3,000 成交价RMB: 2,300(含佣金) ...
🌿 这件清代吴之璠的黄杨木雕笔筒,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主题吸引了无数目光。笔筒采用黄杨木雕刻而成,口与底镶嵌紫檀木,椭圆形设计,内口如同灵芝瓣般精致。🌿🏞️ 笔筒周身雕刻着晋谢玄隐居东山松下对弈的场景,高浮雕技法使得人物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吴之璠的雕刻技艺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吴之璠,竹刻笔筒字鲁珍,号东海道人,生卒年月不详。初居嘉定南翔,后迁徒天津,活跃于清康熙年间,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擅圆雕和浮雕,深浮雕师法朱氏,浅浮雕乃自创一门,名“簿地阳文”。朱刻笔筒 备注: 浏览量: 0 点评: 0次进行点评 打假: ...
雕刻| 清早期吴之璠竹雕牧马图笔筒,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15.2公分,口径7.3公分 竹干一段,直壁,以竹节为底,修出三足。外壁浮雕一马仰卧翻滚,旁一养马的圉人,持绳含笑睥睨。马张目露齿,掀鼻仰首,鬃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