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届古稀的王培荀致仕归田,在家乡安闲地度过了十年之后,于咸丰九年(1859)病卒于淄川故里,享年七十七岁。所著有《听雨楼随笔》等。民国《荣县志》称:王培荀喜著述,励士以学,文学丕振,旧无有也。能作孙过庭书,胜其诗文。王培荀著作除《听雨楼吟诗社》和《秋海棠唱和集》之外,还有《寓蜀草》...
《听雨楼随笔(卷九)》是201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伯雨。内容介绍 春风庐联话(初集)(二集)、英史谒见乾隆纪实(译著)作者介绍 高伯雨 (1906–1992)名秉荫,又名贞白,笔名高适、林熙、温大雅、秦仲龢等逾十个。祖父楚香、父亲舜琴经营名号元发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丰厚...
听雨楼随笔的创作者 ··· 高伯雨 作者 作者简介 ··· 高伯雨(1906-1992)出身澄海的豪门家庭,高氏家族与隆都的陈慈黉家族齐名的华侨家族。高氏家族自在南洋发迹之后,其第三代高绳芝在汕头创办了自来水公司和开明电灯公司;在澄海开办振发织布局;又在汕头和澄海之间架设了潮汕地区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是近代侨资...
《听雨楼随笔》中的成都和成都文化 话说在明末清初的七八十年里,四川战火频仍。而在四川每一次大的战乱里,成都几乎都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明朝天启年间,永宁(今叙永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土司奢崇明叛乱,率部远征,包围成都,烧杀抢掠一百零二天。为镇压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农民政权,明朝官军和地主武装在成都地区杀人如...
2020年左右,我先是买到了《图说听雨楼随笔》,之后开始断断续续搜集牛津版的《听雨楼随笔》。牛津版《听雨楼随笔》(9卷)和《紫禁城的黄昏》1卷初版于2012年,时间过去了十余年,所以搜寻非常困难。我说“断断续续”,是因为很少有整套的,偶尔见过两次,但标价太高,只能望而却步。后来陆续收集到其中的9卷,独缺第一...
听雨楼随笔·抚剑堂诗抄豆瓣评分:0.0 简介:《听雨楼随笔·抚剑堂诗抄》讲述了:所谓“下笔似有神助”不过是自欺欺人,灵感来自作家自己,是冶炼了自身的天赋、智慧、阅历、学识和治学风格所浓缩的精华进发的闪光裂变,可遇而不可求。一位前辈作家说过:“寻诗
听雨楼随笔王培荀意思听雨楼随笔王培荀意思 《听雨楼随笔》为山东文人王培荀所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清朝蜀地的乡贤耆旧、物产资源、地方掌故、民俗风情、文物胜迹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部资料性较强的著作。©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听雨楼随笔》初集, 由另一位掌故大家瞿兑之题写书名。 此书为高氏签赠学者汪孝博(宗衍)。 何家干藏。 遗憾的是,高伯雨如此庞大的随笔,最后结集的非常之少。以“听雨楼”命名的文集大约有八种,都是戋戋小册。1961年香港上海书局出版了瞿兑之题写书名的《听雨楼随笔》初集,选了二十多篇文章;1964年香港的南苑...
《听雨楼随笔》王培荀 巴蜀书社 1987年10月 《听雨楼随笔》王培荀 巴蜀书社 1987年10月 听雨楼随笔一_王培荀撰_聽雨樓隨筆一_王培荀撰_聽雨樓隨筆(一)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