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īng yù ㄊㄧㄥㄧㄩˋ听狱(听狱)听理讼狱。《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墨子·非乐上》:“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尚书大传》卷四:“君子之于人也,有其语也,无不听者,皇于听狱乎!”《孔丛子·刑论》:“夫 公父氏 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
听狱[tīng yù] tīngyù 听狱 简体听狱 繁体聽獄 拼音tīng yù 注音ㄊ一ㄥ ㄩˋ 听狱的意思 1.听理讼狱。 听狱 引证解释 ⒈ 听理讼狱。 引《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墨子·非乐上》:“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
【狱】组词 疑狱 狱豻 狱警 越狱 死狱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得理:《书经.吕刑》唐.孔颖达.正义:「由典狱之官,其无不以有中正之心,听狱之两辞,弃虚从实,实者得理,虚者受刑」 目听:《周礼.官秋.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三赦:《周礼.秋官.司刺》:「司刺...
词语解释:听狱读音:tīng yù基本含义:听狱,指的是听理讼狱,即审理诉讼案件。详细解释:1. 起源与出处: - 听狱这一词语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在《国语·鲁语上》中,有“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的记载,意味着在审理案件时,即使不能洞察全部细节,也必须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 在《墨子·非乐...
听狱 成语(Idiom):听狱 发音(Pronunciation):tīng y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被关押在监狱中的人听到外面的喧嚣声,感到苦闷无奈。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听狱”起源于中国古代,当时监狱环境恶劣,囚犯们被关押在狭小的牢房中,无法自由行动。他们只能通过牢房的窗户听到外面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是...
在古代中国的文献中,"听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统治者或君子对于司法公正的重视。在《国语·鲁语上》中,提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意味着即便是听取诉讼,也会尽量依据事实和情感来做出判断,体现了对公正审判的追求。墨子在《墨子·非乐上》中指出,王公大人应当早出晚归,致力于...
《孔丛子·刑论》中也提到,“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意思是说,在公正审理案件时,有罪的人会感到恐惧,无罪的人也会感到羞耻。由此可见,古代对于听理讼狱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不仅需要依据事实和情感做出判断,还需要做到公正无私,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这种做法...
汉语词典> 听狱 1.听理讼狱。 国语辞典 注音ㄊㄧㄥˋ ㄩˋ拼音tìng yù 審理訴訟。 ▶ 《國語.魯語上》:「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 每日三十词 拶榨 拶满 拶滿 拶逼 拶鞫 拷供 拷勘 拷問 拷囚 拷打 拷掠 拷楚 拷治 拷究 拷紗 ...
听狱的相关词:三赦、不听、再赦、十科、听失、情讯,听狱[ tīng yù ]的解释:听理讼狱。 听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更多 三赦拼音:sān shè释义: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
古人“以五声听狱讼” □张晋藩 “以五声听狱讼”是司法心理学的一大创造,在中国古代的影响极为深广。 西周初期,在摒弃商朝神断法的基础上,经过对司法经验的认真总结,形成了“五听”的审判方法。《周礼》记载:“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所谓五听“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