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两不相伤蜻蜓点水,润物无声拈花微笑,顺其自然
“听之不闻其声”出自先秦佚名的《有炎氏颂》。“听之不闻其声”全诗《有炎氏颂》先秦 佚名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有炎氏颂》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有炎氏颂》是一首先秦时期的诗词,作者佚名。该诗词描绘了一种无形无声、弥漫天地、包裹六极的存在。以下是...
庄子《天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接着来看《庄子·天运》,黄帝弹奏‘咸池’的三个境界。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之前在洞庭湖畔弹奏乐曲的时候,我一开始听着感觉有些心惊胆战,再听下去呢,感觉开始松懈慵懒,最后呢,我听着就感觉很是疑惑不解,一会儿好像突然明白似的一跃而起,一会儿...
庄子《天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接着来看《庄子·天运》,黄帝弹奏‘咸池’的三个境界。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之前在洞庭湖畔弹奏乐曲的时候,我一开始听着感觉有些心惊胆战,再听下去呢,感觉开始松懈慵懒,最后呢,我听着就感觉很是疑惑不解,一会儿好像突然明白似的一跃而起,一会儿...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①。笺注 作者 评论 版本 2 朗诵 拼音 扫码 诗帖 注释《庄子》曰:北门城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云云。帝曰: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故有炎氏为之颂曰:①○《庄子》天运篇。《诗纪前集》三。
( )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崇尚“天籁”所具有的“听之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音乐,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8)。故有焱氏(9)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10)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11)。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12);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