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后闻君言心惨恻,自古君明则臣直。"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自古:(副)从古以来:~到今。 言心:倾吐心意。言语和思想。 小提示:"后闻君言心惨恻,自古君明则臣直。"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君明则臣直”,谚语,意思是国君英明,臣子就会正直。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励精图治,唯恐自己工作中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他常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直言相谏。”魏徵就是个谏臣,并且提意见多了,也不想转弯磨角地说,总是直截了当,常常让唐太宗下不来...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秋八月甲子(初九日),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当初,高祖想加强皇室宗亲的力量来威震天下,所以高祖的叔伯兄弟、远房叔伯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弟,即使幼子童孺都被封为王,这样的王有几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说:“把皇室子弟通通封为王,对于国家有利吗?”封德彝...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根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
从贞观年间的君臣关系读“君明则臣直”的道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
从贞观年间的君臣关系读“君明则臣直”的道理 作者: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5年第1期 关玉生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君臣创造的神话,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几个太平盛世之一。 贞观之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唐太宗虚心纳谏和以魏征为代表的一批贤臣犯颜直谏的结果,也即是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1)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选自《资治通鉴》)【自主试笔】 答案 典例7:(1)古人云:如果君主圣明那么大臣就正直。裴矩在隋朝时谄媚讨好而到了唐朝却忠心耿耿,这并不是他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