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节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二: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并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
这两则材料都是谈论治国施政的,甲文偏重于如何评判人才,根据“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可知,唐太宗能辩证地评价人才,做到各取所长,知人善任,这是很难得的。《马说》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根据《马说》中“世有...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①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上诘之(2)岂借才于异代乎2.面对唐...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举贤:举什么意思 但于。 但什么意思 正患已的患什么意思 安可诬一世之人的诬什么意思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翻译从文段中看,唐太宗的用人特点“ ”(用原文回答)文中唐太宗对“人才”和...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①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②封德彝:名伦,太宗手下的官员。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久无所 举() (2)上诘之( ) (3) 但 于今未有奇才耳() 2.翻译下面句子。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