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为古代音乐的十二调,即十二律。 (2)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这两句讲音律相生的方法。把作为基准的音律度数分为三等分,再增其一分,结果在三分之二的已知音律数上产生新的音律,这叫“上生”;减去其一分...
【题目】 《吕氏春秋·音律篇》 记载了利用“三分损益”制定关于“宫、 商、 角、 徵、 羽”五音的方法,以一段均匀的发声管为基数“宫” ,然后将此发声管均分成三段,舍弃其中的一段保留二段,这就是“三分损一” ,余下来的三分之二长度的发声管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徵” ;将“徵”管均分成三份,再加上...
《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利用“三分损益”制定关于“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方法,以一段均匀的发声管为基数“宫”,然后将此发声管均分成三段,舍弃其中的一段保留二段,这就是“三分损一”,余下来的三分之二长度的发声管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徵”;将“徵”管均分成三份,再加上一份,即“徵”管长度...
在上文我们提到过,音乐的发展源自自然,因而,音律的制作就是先人们依照天地之气的运动变化而不断创作的。按《吕氏春秋·音律》篇:“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气,合而生风。 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依照这句话解释就是一年中有十二个月,天地之气也就是风,在不同...
另外,这一篇说到音律的“三分损益法”,意思是这样子的: 取一根用来定音的竹管,长为81单位,定为“宫音(黄钟)”的音高。然后,我们将其长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将81乘上2/3,就得到54单位,定为“徴音(林钟)”。将徴音的竹管长度增加原来的三分之一,即将54乘上4/3,得到72单位,定为“商音(太簇)”。再去...
第二篇【音律】 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 大圣至理之世...
如《音律》是《吕氏春秋》一篇论音律之文,大量使用四字一句的诗经体式,本身极富音乐感与节奏感。其云:“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大吕之月,数将几终,岁且更起,专而农民,无有所使。太蔟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令农发土,无或失时。夹钟之月,宽裕和平,行德去刑,无或作...
(克庸读《吕》札记29上——)读《吕氏春秋•音律》◎黄钟之月 原文:黄钟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以固天闭地,阳气且泄。大吕之月数将几终,岁且更起,而农民无有所使。太簇之月阳气始生,草木繁动,令农发土,无或失时。夹钟之月宽裕和平,行德去刑,无或作事,以害群生。姑洗之月达道通路,...
周克庸读《吕》札记29下:读《吕氏春秋•音律》(克庸读《吕》札记29下——)读《吕氏春秋•音律》(原文见札记29上)周注:达道通路,沟渎修利,申之此令,嘉气趣至:使道路开通畅达,因地势之利修治沟渠,申明此政令,瑞气趋至。达,畅达。通,沟通。沟渎,沟渠。俢利,因地势之利而修治。嘉气,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