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蓝田四吕"即: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所制订和实施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尤其是到明代,吕坤对《吕氏乡约》做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乡甲约》的突破,是把乡约、保甲都纳入到一个组织综合治理,它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现代乡村自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吕氏兄弟首创乡约制度, 要求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吕氏乡约( ) A. 是儒学理念的实践 B. 体现了心学对民众的影响 C. 推动了乡村的自治 D. 反映了人们对稳定的期盼 相关知识点: ...
规约习俗(吕氏乡约乡仪),蓝田《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关学”代表人物“蓝田四吕”(指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四人。)所制定和实施的村规民约,被国学大师钱穆称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宪法”,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乡规民约。《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款条文总...
《吕氏乡约》简介 《吕氏乡约》是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乡约分四大纲领: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遭。(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见之于契约。而...
宋神宗年间,吕大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乡约——《吕氏乡约》,该乡约提倡礼俗相交、患难相恤、道德规劝。在陕西推行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这一现象说明···( ) A. 儒学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 B. 儒学提倡入世思想 C. 理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 D. 理学思想的多元化 相关知识点:...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陕西蓝田儒家士大夫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吕大忠兄弟四人制定并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因在蓝田,又称《蓝田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 《吕氏乡约》的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
北宋熙宁九年(1076),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弟子吕大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史称《吕氏乡约》。该《乡约》在蓝田等地推行,关中风俗为之一变,故张载说“秦俗之化,和叔有力”。“乡约”与一般所说“乡规民约”有所区别,它是在一定的地缘关系中通过相应的社会组织实施的,故其不仅仅是一种规约,还是一种“...
中国古代廉洁思想博大精深,体量丰富,不仅存在于官方典籍之中,也广泛存在于乡规民约和私人著述之内。我国第一部成文乡约《吕氏乡约》,就通篇蕴含着廉洁思想。 《吕氏乡约》也称《蓝田乡约》,由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制定并在当地推行。该...
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明清的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 它是“蓝田四吕”即: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所制订和实施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尤其是到明代,吕坤对《吕氏乡约》做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乡甲约》的突破,是把乡约、保甲都纳入到一个组织综合治理,它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