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精华总结】《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上述病证都与心和血脉有关。一、惊悸1、成因惊者多实,为邪气所致,如六淫、内热、痰饮、瘀血等。悸者多虚,为阴阳气血之不足,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证治桂枝救逆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砺龙骨,治疗火劫发汗亡阳的心悸。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变方,...
卷十六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方五首)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衍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不役形,不劳心,则精气全,而神明安其宅。苟有所伤,则气虚,而脉动。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虽不一,而原则无二。惊悸之家,风木郁动,营血失敛,往往上溢而下泄,不溢不泄,则蓄结而内瘀,内瘀不去,久成痃癖,痃癖渐大,多至殒命而亡身。故瘀血之病,由于吐衄,吐衄之病,根于惊悸,惊悸之病,起于虚劳,虚劳之病,根于中...
🩸胡希恕金匮要略:吐衄下血瘀血 🩸 吐血不止:柏叶汤(记得加马通汁,不然血止不住哦) 💩 先便后血阴证:黄土汤 💩 先便后血阳证(便血、崩漏下血等):芎归胶艾汤 🩸 先血后便:赤小豆当归散 😡 心烦,吐血,衄血,上面有热(脸红,唇红,心烦心悸):泻心汤 🩸 不虚,有瘀血:水蛭、虻虫、桃仁、丹皮...
第十六篇: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 正文: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
金匮要略(118):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 视频播放量 186、弹幕量 0、点赞数 5、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5、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涛涛说电脑, 作者简介 一个不务正业的IT男,相关视频:倪海厦:只需一味药,就能让口臭消失,倪海厦★"寿眉"眉毛有这样一个特征,
38.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是金匮要略-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52讲完整版)的第38集视频,该合集共计52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十五、吐衄下血 上一页 目录 相关 下一页 【脉】 脉涩濡弱为亡血;细弦而涩,按之虚,为脱血也。脉浮弱,按之而绝者,为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脉沉弦,面无血色,无寒热者,必衄。沉为在里,营卫内结,胸满必吐血。脉滑小弱者生,浮大牢数者死;又血温身热,脉躁者死,热为血气散故也。藏血,脉俱弦者死...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5)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数”下,《巢源》有“浮大”二字。)(6)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一作“急”)饮过度所致也。(7)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原文朗诵+解读】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来自中医书友会00:0004:42 o正文: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