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文是用一种发源于北印度的音节字母书写的,这种被称之为婆罗米字母(Brāhmī)的系统在当地(指公元6~8世纪的塔里木河流域)和同时代的其他地方也被用来抄写梵文的卷本。对它的语法结构以及解读上第一次重大的突破是由两位德国学者Emil Sieg及Wilham Siegling于1908年完成的,在他们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了吐火罗语...
吐火罗语(Tocharian或者Tokharian),或者也是个单一语言构成的印欧语系下的语族,作为一个已经消亡的古老语言,在公元后第一个千纪的后半期(其中,已发现的由吐火罗文书写的文献集中于公元6~8世纪)流行于塔里木河流域(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南部)。该语言以被证实的有两种方言:东部的吐火罗语A,...
吐火罗文是印欧语系中已灭绝的一种颚音类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吐火罗语族,是印欧语系中最东边的一种语言。以下是对吐火罗文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背景与发现 吐火罗文主要在公元6至8世纪流行于中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以及附近地区。 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中国新疆发现了吐火罗文的残卷,这些残卷对于研究吐火罗文具有重要意义。
季羡林的吐火罗语研究 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甲种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季羡林从八十年初代开始研究、解读吐火罗文语残卷,陆续发表论文,后收集成书《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1998年出版。 特征 吐火罗语残卷内容,包括佛教和摩尼教的宗教文献,寺院通信、账目、商业文件、商队通行证、医学及...
吐火罗文(Tocharian languages)是印欧语系最东方的一族颚音类(Centum)语言,现已灭亡。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后经考释,此语言有东西两种方言,习称吐火罗A(焉耆语)、吐火罗B(龟兹语)。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亚源自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斜体,时间可能在6—8世纪之间。吐火罗文的元音分单元音与复合元音两种。
吐火罗文(Tocharian languages)是印欧语系最东方的一族颚音类(Centum)语言,现已灭亡。20世纪初在中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后经考释,此语言有东西两种方言,习称吐火罗A…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切换为时间排序 ...
吐火罗文的历史始于1890年发现的第一份书写手稿,随后的近二十年间,西方探险队在西北中国地区发现了大量吐火罗文文献,这些文献最终大部分被保存在柏林和巴黎。英国、印度联合探险队以及来自俄罗斯、日本的探险队也参与了发掘,使得吐火罗文得以在伦敦、加尔各答、圣彼得堡和日本等地被找到。吐火罗文源自北印度...
吐火罗文是一种古代语言。吐火罗文源自中亚地区,具体指的是已经失传的古代突厥语言。它在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载并不详尽,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古代遗址中。这种语言早在公元前汉代就已存在,并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发展。吐火罗文以其独特的书写系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古代中亚文明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吐火罗文在公元 840 年左右消失,后来是在 1900s初忽然西方人开始研究并且十分精通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只有季羡林一个人懂,他是1935年留学德国,一个德国教授将“毕生绝学“传给了他 现在看,这批资料必然也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