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这个吏部尚书虽然明面上是个正二品官,但实际上是文官里的老大,这称号可一点都不虚。要是放在现在,这就是集人力资源部长、国务委员、皇家顾问、国家考试总负责人于一身的超级大咖。这么看来,那些正一品的虚衔官员们,怕是只能在官员年会上混个显眼位置了。而吏部尚书,才是真正的朝廷实权大佬。
尽管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各自在古代官制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若要比较其实际权力的大小,可以认为吏部尚书在整体上更胜一筹。这是因为吏部尚书作为人事管理的负责者,在政治维稳和国家治理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通过官员的选拔、升迁和罢免,他们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使其在政府中具...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后,吏部尚书便因掌握铨选等人事大权而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六部”“七卿”之长,世称“冢宰”“天官”。有明一代,自洪武十三年始,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止,共有可考吏部尚书九十八人,一百零八任。一、吏部机构职能演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一、吏部尚书:天官之首 吏部尚书是掌管人事的官员,他可以推荐、任免、考核和奖惩各级文官,对于朝廷的运转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他的权力大而职责重,所以被称为“天官之首”。在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大臣都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比如唐朝的长孙无忌、杜如晦、杨师道等,明朝的王直、杨廷和等,清朝的和坤...
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云以某为吏部尚书;若授他曹,云某为尚书。至晋、宋、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故历代职官之书,皆别纪吏部尚书,不与诸曹同。 吏部尚书六部 吏部 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人口统计 礼部 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 负责军事...
偰斯,应天府溧阳(今属江苏)人,元朝参知政事偰哲笃之子,官至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刘崧刘崧(1321~1381),字子高,江西泰和人,初名楚,官至吏部尚书。刘崧擅长作诗,豫章人将他作为“西江派”的鼻祖。(概述图片来源:明·刘崧《刘槎翁先生文集》卷首作者小影) 陈敬陈敬,字行简,河南人,曾任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封建时代被称为“天官”,排在中央六部之首。客观地说,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明代的吏部尚书权力最大,只要是关于人事任免,没有吏部尚书的点头,即便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加以干涉。在明代,皇帝若是绕过吏部任免某一位官员,那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官员没有得到吏部的认可,就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说,...
隋唐时期,尚书的级别是正三品,但其权力远超过这个等级。全国各地的事务都需要归纳到六部,各部的尚书因此掌握了相当大的实际权力。在“吏、户、礼、兵、刑、工”这六个部门中,吏部负责官员管理,户部负责财政事务,礼部掌管科举考试,兵部则管理军事事务,刑部分担审判职责,而工部则负责建筑工程。显然,吏部、...
从唐朝来看,吏部是六部之首,自然而然的吏部尚书的地位相应是最高的,其权力也是最大的。唐朝时期的吏部尚书掌管着天下文官的人事调动、升降考核等权力,可以说一句话就能够决定大部分官员的仕途命运。例如唐中宗时期的吏部尚书崔湜,为人狡诈,善于奉承上位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天官尚书。此时的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