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不是,前视高程-后视高程=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你上面的公式变换一下就很明了了.公式中的后视读数,应该是指水准仪的视线离后视点的高度,前视读数也应该指视线与前视点的高度. 分析总结。 公式中的后视读数应该是指水准仪的视线离后视点的高度前视读数也应该指视线与前视点的高度...
观测时需要立塔尺,由上述公式求出待测点高程,即待测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已知点高程。结果一 题目 水准仪测量多点转站高程后视减前视,然后怎么计算 答案 分别计算红面 黑面的后视减前视 得出的两个数据再相加除二便得出平均高差相关推荐 1水准仪测量多点转站高程后视减前视,然后怎么计算 反馈 收藏 ...
这一公式体现了从已知点(后视点)出发,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准尺读数差,来计算未知点(前视点)的高程。 具体来说,公式中的“后视点高程”是已知的,它作为计算的起点。而“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则是通过水准仪观测得到的,它们反映了水准仪视线在两个观...
后视测量的步骤与前视测量类似,但方向相反。观测者需面向后视点进行读数,然后将水准仪移至另一个已知高程点或待测点进行下一步测量。后视测量的注意事项同样包括确保水准仪水平、消除视差以及轻拿轻放水准仪等。 高程计算 方法 根据前视和后视测量数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待测...
后视减前视 例: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2.500m,架水准仪在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立塔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1.705(后视读数),然后立塔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2.542,则B点高程为:2.500+1.705-2.542=1.663m ...
在测量学中,后视水准点的高程用字母h表示,这个值是关键的基础数据。高差在测量过程中具有正负之分,这一点至关重要,切勿混淆。待测点的高程H计算方式为:H=h(后视点高程)加上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这是测量学课本中明确给出的公式。在实际操作中,测量人员需要准确读取后视和前视标尺上的数值...
答案 后视读数+后视标高-前视读数=观测点标高,后视标高是已知数. 结果二 题目 如何计算标高测量,已得到高程,后视,前视 答案 后视读数+后视标高-前视读数=观测点标高,后视标高是已知数.相关推荐 1 如何计算标高测量,已得到高程,后视,前视 2如何计算标高测量,已得到高程,后视,前视 反馈...
基本公式:后视高程+后视读数=前视高程+前视读数,一般情况下后视高程是已知的(这也是选择此点做为后视点的原因),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可以测出来,然后就可以计算前视高程了.比如:后视高程133.454米,后视读数0.873... 分析总结。 后视高程后视读数前视高程前视读数一般情况下后视高程是已知的这也是选择此点做为...
前视是为了确定视高,减去后视就是,塔尺所在的高程了 BM+前视=仪高(视高) 视高-后视=站点高 ...
后视读数+后视点的高程(如:390.100)=仪器视线高度 仪器视线高度-前视读数=测站点高程。如已知A点高程是1.243m,求B点高程,架设水准仪在AB两点之间,立尺在A点叫后视,假设读数是0.832,再立尺在B点读数为1.202,这个叫前视读数,那么B=A+后视-前视=1.243+0.832-1.202,中视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