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名词解释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一种政治学革新思潮和运动,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它以批评和修正行为主义政治学为要旨,倡导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并加强应用性研究。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它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并吸收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为基石,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认知中的客观存在,而非行为主义所主张的“价值祛除”,这其实反映了其保守主义的深层倾向。政治学研究不应回避价值判断,而是应关注统治目标的系统性探讨,重视道德规范在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它批评行为主义过于抽象,忽视了社会现实,提倡政治学...
1969年,这一转变的里程碑式事件是新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伊斯顿的就职演说,他以《政治学的新革命》为题,正式宣告了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对旧有理论体系的告别,也为政治学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预示着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反思性的政治学时代的来临。
百度试题 题目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无论在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上和方法上,后行为主义对行为主义都作了比较系统的批评、修正和补充,由此形成了以下“后行为主义信条”。第一,批评了行为主义的“价值中立”,主张价值与事实的统一。第二,批评了行为主义的“纯科学”倾向,主张政治学科的“政治化”。第三,批评了行为主义对政治学传统研究方面的贬低,...
百度试题 题目10.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研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在后行为主义的政治学视角中,伊斯顿提出了一种关键的观点,即认为政治学研究并非能保持纯粹的价值中立立场。他强调,政治学科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政治学研究的地位。他批评现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于依赖定量分析,倡导采用更为全面的方法,如计算机模拟、控制论和博弈论等科学工具...
20世纪6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政治学革新思潮和运动。它以批评、修正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加强应用性研究为要旨。因与行为主义政治学密切联系而得名。代表人物有D.伊斯顿、G.格雷厄姆、G.卡瑞尔、E.桑道斯、J.普莱福德等。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兴起旳年代是 A. 本世纪23年代 B. 本世纪50年代 C. 本世纪70年代 D. 本世纪80年代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