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象棋中,有一种开局战术叫做“后翼弃兵”(Queenside pawn sacrifice),也被称为“女王的棋局”。这个战术的目的是通过牺牲一些棋子来保卫王,从而让后翼(通常是王侧)的棋子有更多的移动空间和攻击范围。“Queenside”指的是棋盘上的女王侧,而“pawn sacrifice”则是指牺牲兵的行为。这个战术让我想起了电影《Th...
后翼弃兵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国际象棋开局方式,自1873年维也纳国际象棋联赛以来,它才逐渐变得流行。这种开局方式属于封闭性开局,具体着法如下:1️⃣ 第一步:白棋将“后”前方的兵向前走两格(d4)。 2️⃣ 第二步:黑棋应对,也将“后”前方的兵向前走两格(d5)。 3️⃣ 第三步:白棋将紧邻的侧翼的...
作为在欧美流行数百年的智力运动项目,国际象棋此前在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呈现,但像《后翼弃兵》这样以国际象棋为主线且制作精良的作品并不多。“这是我见过最好的一个有关国际象棋的影视作品。”余少腾说之前一些涉及国际象棋的影视作品也就是拍个简单局面或棋手表现,大多都是一闪而过,不像《后翼弃兵》这样专业...
The Queen’s Gambit——中文译名《后翼弃兵》。 这部Netflix(奈飞)在今年十月推出的新剧,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贝斯哈蒙的国际象棋天才少女,从成长到成名的故事。女主贝斯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战胜大魔王,夺得世界冠军的热血情节,让这部剧被定义为一部体育题材的大女主剧,一部爽剧。
不过“王翼弃兵”容易造成王翼防守能力下降,人们往往较多采用“后翼弃兵”。这也就是“The Queen's Gambit”的意思。当然了,这个剧名还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既表示女主喜欢使用的这种开局走棋的方式,更体现的是女主从孤儿院一步一步走上国际象棋封后的故事。
剧集《后翼弃兵》不仅是一部关于国际象棋的剧,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作品。剧名取自国际象棋中的一种开局方式——后翼弃兵,每一集的名称也都与国际象棋术语相关,如开局、中局、残局等。观看这部剧,无论你是否会下国际象棋,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思考与启发。该...
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文化 翻译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为了确保女主角安雅·泰勒-乔伊(Anya Taylor-Joy)扮演的国际象棋神童真实可信,《后翼弃兵》剧组请来了现实中的象棋神童布鲁斯·潘多菲尼(Bruce Pandolfin…
后翼弃兵分两种,一种是接受(queen's gambit accepted),一种是不接受(queen's gambit declined),接受就是:1.d4 d5 2.c4 dxc4.接下来白方就:3.Nf3 e6 4.e3 Nf6 5.Bxc4,黑方不要试图去保护它的c4兵,不然出兵速度会受影响。有些人喜欢:1.d4 d5 2.c4 dxc4 3.e4 这样没有前者好,因为:3... ...
《后翼弃兵》改编自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作者是沃尔特·特维斯。在这个故事里,唯一真实的是国际象棋,包括主人公贝丝·哈蒙在内都是虚构的人物,但不难看出作者对真实历史和人物的借鉴。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时期,国际象棋在当时不仅仅是一门游戏,也是一项运动,世界冠军的宝座被苏联人所垄断。真实历史上,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