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将“后真相”推向前台,《牛津词典》年度英文词汇将“后真相”(post-truth)定义为“诉诸情感(emotion)与个人信仰(personal belief)比陈述客观事实objective facts)更能影响民意的种种状况”。 后真相时代产生于一个民众对权威和传统媒体、精英阶层极度不信任的西方语境中,其一个重要的特...
从特朗普靠大话、空话、谎话爆冷胜选,到英国脱欧派胡诌出“脱欧让英国每周省3.5亿英镑”的政治口号,再到乌克兰战场上各种各样的“战地实况”……一桩桩热点事件、一个个新闻头条、一场场网络激辩接踵而至,真相与假象的界限日益模糊。▲ 2016年5月,约翰逊作为当时英国政坛中的“脱欧派”领导人物之一为脱欧活动站台...
“后真相”是牛津词典2016年的年度词汇。英国脱欧公投期间,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在各类报道和分析文章中,公投本身也被定性为“后真相政治”,即“客观事实对公众观点的影响不如诉诸感情或个人看法更有力”。 “后真相政治”背后,是民粹主义运动和社交媒体的结合,是政客对民意的迎合、诱导与操纵,更反映出欧洲传统政治机制在...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
英国脱欧以及特朗普当选等事件,恰恰不是意味着真相的破产,而是意味着原来没有被我们的认识所把握的真相的硬核的浮现。
有关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声称,欧盟成员国身份每周使英国损失3.5亿英镑,但没能说明英国反过来得到的资金。 这种感觉现在非常普遍:我们已经进入后真相政治的时代。 当政治变得越来越充满对抗并且由电视表演主宰,事实在公众辩论中的地位升得太高。我们对统计数据和专家证词寄予厚望,使其不堪重负,到了崩溃的临界点。事实现...
这是英国脱欧辩论如此激烈的原因之一:双方都在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描述欧盟。有时,留欧派和脱欧派似乎在讲不同的语言。 l 社会建构策略2——重新定义社会建构:社会建构的现实也可以发生变化,有时只需要几句话。实际上,一些人的否定完全可以改变一些社会建构的真相,它们可以自然进化,也可以被人故意修改。(如品牌)...
2016年,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的留欧和脱欧运动在6月的头几天聚集起来,辩论愈演愈烈,对选民的呼吁变得更加激烈,每天都有新的分析出现。言论也发生了更加个人情绪化的转变:一种更多基于个性和情绪、更少基于事实的政治似乎占了上风。英国议会议员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随后说出了一句现在很有名的话:“这个国家...
英国脱离欧盟的大戏越来越热闹了。在接连干倒了两位首相梅叔和梅姨(卡梅伦、特蕾莎·梅)之后,又搞“瘸”了新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约翰逊试图推行硬脱欧,民众上街抗议,本党议员反水,议会通过禁止无协议脱欧方案。 这场上演了三年的闹剧不但未见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展开) 107 3回应 布鲁伯德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