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起源发展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
解析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建筑、语言、教育等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后半叶几乎渗透西方学术界各个领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由此出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教育管理思想家。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第1篇 (一)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 特别是1979年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出版之后, 流行于西方的哲学、艺术与社会文化, 并成为欧美学界应者云集的思潮。从词的表面意义来看, “后现代”意味着“现代”之后, 表面上看同现代主义相对立, 或...
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 20 世纪 20、30 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潮流,包含一系列现代主义建筑师的理论与实践,在 20 年代末,由一批倡导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建筑师和理论家形成了国际性的组织,以欧洲为核心,于 1928 年,...
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义的概念.以消解中心性,秩序性,明晰性,权威性,决定性,理性等为出发点,以倡导否定性,非中心性,模糊性,破碎性,不确定性,...
后现代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流行、出现是有着深刻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 西方资产阶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和理性武装了战争, 反过来战争又促进了科学和理性的扩张, 人开始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的中心对象沦...
后现代主义思潮看似很先进,对社会进行了重新解构,让人们注重感性,注重自身体验,也更接近生命的意义,但很容易在资本和权力的影响下出现畸变,而且是不可逆的畸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经受文革的洗礼,信仰失落,价值虚无,紧接着就来了商品经济大潮,导致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注重精神...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篇1 现代主义,作为主导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与自然科学中牛顿和笛卡尔等科学家所确立的哲学思想紧密相连。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科学取代宗教,成为信仰的核心。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元叙事”(metanarra-tives),强调人的绝对理性,认为人类是创造和改变自然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