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微,据清代沈钦韩《两汉书疏证》云:“六微,三阴三阳之脉候也。《素问》有《六微旨大论》,言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与人相应。”“六微”或作“六徵”,则指根据六种徵候诊病之法。 (7)“阴阳”句:谓学习探测阴阳变化之技术。据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云:“隐侧,谓隐以探之,侧以求之,穷阴阳之变化,即...
宋朝范晔《后汉书▪郭玉传》第一段的翻译:郭玉是广汉郡雒地人。当初,有位不知从哪里来的老翁,常在涪水边垂钓捕鱼,於是被称为涪翁。他在乡间糊口谋生,若遇见患病的人,常用针刺砭石加以治疗,总是能随即奏效。他著有《针经》《诊脉法》流传在世上。弟子程高寻访拜求他多年,涪翁才把医术...
玉说:“左阳右阴,脉有男女,就像别人。我怀疑他所以。“宣帝叹息称赞。 后汉书.郭丹吴良传翻译 翻译及原文: ◆郭丹传 郭丹字少卿,南阳郡穰人。父亲郭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廉名。郭丹七岁成了孤儿,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他,为他卖衣装,买产业。后来从师于长安,买..进函谷关,于是感慨而叹道:“郭丹不坐使者...
〖 医者意也 〗《..郭玉者,广汉雒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闲,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针经、诊桩法传于世。[一] 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
一针见血的典故源自南..郭玉,是广汉郡雒(今四川广汉)人,他以精湛的医术闻名于世。这个典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郭玉的师傅及其师祖——一位 常在涪江边钓鱼、医术高超的老人,人称涪翁。涪翁不仅医术了得,还著有《针经》和《诊脉法》两部
后汉书郭玉传小楷毛笔抄写 最近,我学习徐文兵老师讲解《 黄帝内经后传 》。用小楷毛笔抄写《 后汉书郭玉传 》,一点一点熟悉历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10分)1.出自《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2. 邮包掉进水田里。 (3. 文同画竹。 (4. 红白喜事
百度试题 题目《后汉书•郭玉传》中的郭玉,是个小心眼的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错 反馈 收藏
白话《后汉书》第442卷,郭玉传 283 2018-03 3 白话《后汉书》第443卷,华佗传 375 2018-03 4 白话《后汉书》第444卷,徐登传 270 2018-03 5 白话《后汉书》第445卷,费长房传 401 2018-03 6 白话《后汉书》第446卷,蓟子训传 246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