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后真相时代”的出现,或许已经从一个侧面说明,李普曼的设想,还是带有太多乌托邦性质。 不难看出,时光虽然在流逝,但新近出版的《后真相时代》(或许更应该被叫做《真相》)并没有在理论建设方面更进一步。在本书中提出的“竞争性真相”“复杂性”等概念,多少显得似是而非或者说是浅尝辄止。我们当然明白,在这个...
麦克唐纳洋洋洒洒写了一本书,却已经被“后真相时代”远远抛在了身后,这才是“后真相时代”最可怕的地方。
2016 年,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将“后真相”推向前台,《牛津词典》年度英文词汇将“后真相”(post-truth)定义为“诉诸情感(emotion)与个人信仰(personal belief)比陈述客观事实objective facts)更能影响民意的种种状况”。 后真相时代产生于一个民众对权威和传统媒体、精英阶层极度不信任的西方语境中,其一个重要的特...
后真相时代是指在一个时期里,公众的情绪和个人信仰对形成舆论的影响超过了客观事实,导致真相变得相对次...
《真相》 在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合著的《真相》一书中,作者重申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把关人”的重要性,也肯定了社交平台为公众提供平等交流的优势。或许,将二者叠加,就是在“后真相时代”获取真相的出路? 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曾经的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向某种“新媒体”画...
后真相时代的创作者· ··· 赫克托·麦克唐纳作者 刘清山译者 作者简介· ··· 赫克托•麦克唐纳(Hector MacDonald),牛津大学生物科学学士,英士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全球知名商业咨询专家,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包括巴克莱银行、辉瑞制药、世界黄金协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 目录· ·...
所谓后真相时代,正是源于人们失去了全面而整体的真实性判断力。”同时,“今天,我们有繁华的物质文明,但反观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害怕死亡、懦弱和怯于反抗”。《真实与虚拟》认为,当下的真实性困境,其原因是人对现代科学自主性的丧失。它更将真实性哲学与道德哲学进行关联:“道德作为向善的意志...
“后真相时代”概念最早由美籍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于1992年提出。所谓“后真相”,即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该词广受关注始于2016年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这些事件使得“后真相”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随后其词意被不断延展...
需要具有新闻专业规范的呈现,尤其是当下,“新兴媒体”“平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新名称层出不穷,海量信息、算法分发扑面而来,大量所谓“后真相时代”“情绪比真相更重要”等观念的出现,以及新闻网络化呈现后众多负面评论的干扰,让真相的获取和呈现都更显稀缺和弥足珍贵,真相的寻找需要更多专业素养和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