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后真相”是一种亟待改变的现实,还原被涂抹的真相,正是主流媒体的价值所在。实际上,公众对于严肃内容的追求和需求永远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主流媒体能否在信息洪流中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后真相时代”,主流媒体更加应该有所作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来源:河南日报 ...
前言 当真相崩塌时 一、安第斯困境:通过玻利维亚和秘鲁阐述了第一个谎言(虽然我没有真正的看懂,但是无所谓) 二、一个事实还是多个事实:多个事实,实际上就是多个观察面,呈现不同的事实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并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 三、竞争性真想会影响现实:同上,影响思维模式,影响我们的行为,更进一步影响到...
就像赫克托· 麦克唐纳在他的《后真相时代》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相机不会说谎……不过,你可以为同一场景拍下一千张不同的照片。”一张照片只能反映你想反映的画面,而不是真实世界的全貌。你想全面表达,这似乎很难。 “后真相时代”的“真相”比过去时代的“真相”更为复杂,突出表现在过去生活在车马的慢时代,信...
“这个世界,除了妈妈是真的,其他都很可能是假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回响着若干年前大学教科技哲学的一位老师的话——那时候还没普及智能手机、新媒体技术还没如此发达。对于“后真相时代”的“后真…
后真相时代的来临:真相的边缘化 “后真相”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赫克托·麦克唐纳于1992年提出,但直到2016年才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词汇,这标志着它从边缘概念走向了主流视野。在这个时代,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与自己立场相悖的真相。这种倾向在政治、传媒和商业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真相》 在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合著的《真相》一书中,作者重申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把关人”的重要性,也肯定了社交平台为公众提供平等交流的优势。或许,将二者叠加,就是在“后真相时代”获取真相的出路? 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曾经的传统媒体和主流媒体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向某种“新媒体”画...
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赋权下得以进行更加广泛多元的表达与交流,从默不作声的“幻影公众”转变成积极建构生活世界的交互主体。后真相时代的主体认知特点出现了新的框架特征,主体的意向性和具身性不断拓展,同时也会引发事实碎片化拼贴...
书名:《后真相时代》 作者:赫克托•麦克唐纳 译者:刘清山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真相是个复杂的东西,有些人只会挑一面来讲述。所以,我们得擦亮眼睛,看清真相是如何被扭曲和塑造的。所谓的“后真相”,就是情感煽动占了上风,而真相和逻辑被忽略的情况。在...
后真相时代是指在一个社会环境中,事实和真相往往不再起到决定性的决策作用,而情感和主观观点成为影响公众认知和决策的重要因素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与主观观点的重要性提升 在后真相时代,公众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更多地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观点的影响。相较于客观事实...
📰在新闻传播的层面上,“后真相时代”出现的原因可以被提炼为“传统媒体的失守和社交媒体的乖张”,它指的是常态的社会传播秩序混乱和社交媒体特征对传统大众传播的冲击。但在新闻传播以外,还需要注意,“后真相时代”与“后疫情时代”、“风险社会”等社会状况互相影响、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