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怕啊,我也吓坏了”。也就是说,同理心是“想他人之所想”,共情能力是“急他人之所急”。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是两个常被提及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简而言之,同理心是指理解和体验别人感受和情感的能力,而共情能力则是指能够感受到他人情感并对其产生共鸣的能力。本文将从定义、认知与情感过程、目的与效果、应用场景以及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等多个方面,对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进行深入的剖析。定义及...
共情的概念来源于德语,“Empathy”一词最早由铁钦纳带入心理学的领域,是德文术语的翻译,他认为共情是通过内在模拟形成心理意象的过程。 1957年罗杰斯在心理治疗的领域中强调共情,越来越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共情。 2.概念 共情是只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时自动化地感染对方的情绪,并且引起自身类似的情绪反应,它...
同理心是你共情能力的运用,共情能力是你是否能有正确同理心的前提。我为什么说“正确”?因为有种东西,叫做你以为你有同理心,其实你没有。通常来说,人类的同理心,是基于你本人的思维和逻辑方式,去感知他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你的同理心,可能是错误的。什么叫做同理心?你以为你家孩子作业太多了,你认...
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被称为同理心或共情能力。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尽管这两个词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在某些细微之处有所区别。 同理心(Empathy)是指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这包括认识到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他们的情绪。同理心使我们能够建立深层次的人际连接,并对他...
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一、定义 - 共情能力:是一种能够深入他人的...
1、同理心主要用在工作场景中,共情能力的使用场景在生活情感方面比较多。 2、同理心是理性层面的换位思考,共情能力更多时候是一种情感层面的共鸣和同情。 同理心又被人们叫做“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
共情,又称为同理心、同情等,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一种概念。一开始,心理学上的共情是针对于心理咨询师对待来访者的一种必备能力,其实也与我们生活中的交流有着很密切的地方:倾听者会随着倾诉者的言行,深入到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通过理性理解别人的情绪的能力。同理心:身处地代入并关怀,哪怕觉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