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心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故选:B。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
[解析]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可知,同志的基础在于同姓,结合所学可知,“同姓”在于利用血缘关系加强政治统治,故A项正确;依所学,分封制主要强调的是分封诸侯,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错误;依所学,商朝时期的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并没有达到西周分封制同姓的诸侯国的情形,故...
《国语》载:“同姓则同心,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度 D. 井田制 答案:[答案]A 分析:[答案]A [解析]“同志”的基础应该把“同德、同心、同姓”结合起来,根源上溯到了“同姓”,而姓氏是以血缘为基础,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宗法制,也就是说,相同...
同德是指人们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即在共同的信仰和理念下,形成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只有在同德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同志关系,实现更高的价值追求。同志是指在共同的信仰和理念下,形成的真正的朋友和伙伴。只有在同志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更强大的团结力量,实现更高的目标。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源自共同信仰和崇高理想。 一大党纲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依据宗法制,天子分封同姓贵族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等义务,本题选C项;...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出自哪里 孟子 子问得好,“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离娄》篇。这句话是在讲述人与人之间如果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就会产生共同的心愿;有了共同的心愿,就会有共同的志向。 在孟子看来,道德是维系人心、凝聚力量的关键。当人们都秉持着相同的道德标准时,他们的心就会...
刘少奇提议大家互称同志,但三大伟人却被称呼职务 “同志”这个词最早源于春秋时代的一部古书《国语·晋语四》:同心则同德,同德则同志。简单地说同志就是有共同信仰,志同道合之人。当然在历史上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中国人几乎从来没有“同志”之间的称呼。一直到了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才第一次互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