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陔本是读书人出身,对知识分子比较尊重,当即表示可以考虑,并派人把李庄的张官周、张访琴、杨君慧、宛玉亭、范伯楷、杨明武、李清泉、邓云陔等权势人物及士绅名流、巨贾富豪,请到自己在李庄镇羊街8号的家中厅堂,共同商议。 此前,为躲避敌机轰炸,省立宜宾师范学校与宜宾中学两所学校已迁往李庄镇,分别住在张家老宅...
【追寻红色记忆 走进千年李庄】“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同济大学因战火被毁,全校师生流离失所,李庄向他们发出邀请。同济的师生们有了安身之所,也为小镇带去了第一盏电灯。今天,川电君带您一起,打卡#李庄#,看看“千年古镇和百年同济”的故事~#打卡红色地标#L国网四川电力的微博视频 ...
李庄古镇当年在地图上找不着,特别小,但曾发出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感动了全中国的人。 欢迎锁定《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宜宾站,邀您一起围读斯文经典,致敬和美盛世。#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宜宾#李庄#梁家辉
几天之后,罗伯希、李清泉代表李庄各界,乘船到宜宾去请钱子宁。 闻讯后,钱子宁有喜有疑。最大的疑点是李庄有情,不知同济是否中意。但一到李庄,看了山川形势,考察了民风民情,钱子宁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了与钱子宁的初步洽商,罗南陔等人还草拟了一封十六字的欢迎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阅读《在灯光中》 ,完成试题在灯光中①宜宾市李庄古镇,这地方虽是第一次来,于我的感觉却早就熟悉,因为听过多遍民国时期的“李庄故事”了②“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无条件地全盘接纳,这十六个字电文所蕴含的意味尽在于此。 持着这份邀请函,1940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一起迁...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在中共宜宾党组织的推动下,李庄人发出了一封十六字电文,让在外漂泊三年之久的同济大学师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下书桌,潜心教学和研究的地方。当时不足3000人的李庄,迎接同济大学师生的到来。同济大学校本部设在禹王宫(今慧光寺),工学院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
抗战时期,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李庄的乡士们向同济大学写去了一封信,“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6字的电文,盛情迎来了同济大学迁入李庄。同大迁川后,1940年_1946年整个抗战时期,李庄又先后接纳了中央研究院等 - 🌺🐰梅子于2024103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 书名: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作者名:岳南 本章字数:11276字 更新时间:2025-01-13 14:51:17首页 书籍详情 目录 听书 加入书架 字号 背景 手机阅读举报 后续精彩内容,上QQ阅读APP免费读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账号和设备都新为新人...
#解读宜宾李庄的红色秘密#“同大迁川 李庄欢迎 一切需要 地方供给”这16字电文当时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宜宾勇敢有担当的红色精神。听说这个节目《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是@五粮液 冠名的。不得不说,你小子眼光真还不错,冠名了这么有意义有深度的节目,节目什么时候开播呀?快点安排上!#梁家辉梁田聊宜宾...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1940年,一封16个字的电文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发出,迎来了从昆明等地迁徙来的近10家教育科研学术单位的学者、师生及家属共1.2万多人,并在这个长江之畔的小镇停留6年之久,让中华文化的薪火在李庄熊熊燃烧起来。11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便在解说员甄可欣的带领下,来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