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陔本是读书人出身,对知识分子比较尊重,当即表示可以考虑,并派人把李庄的张官周、张访琴、杨君慧、宛玉亭、范伯楷、杨明武、李清泉、邓云陔等权势人物及士绅名流、巨贾富豪,请到自己在李庄镇羊街8号的家中厅堂,共同商议。 此前,为躲避敌机轰炸,省立宜宾师范学校与宜宾中学两所学校已迁往李庄镇,分别住在张家老宅...
李庄古镇当年在地图上找不着,特别小,但曾发出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感动了全中国的人。 欢迎锁定《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季宜宾站,邀您一起围读斯文经典,致敬和美盛世。#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长江#宜宾#李庄#梁家辉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在中共宜宾党组织的推动下,李庄人发出了一封十六字电文,让在外漂泊三年之久的同济大学师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下书桌,潜心教学和研究的地方。当时不足3000人的李庄,迎接同济大学师生的到来。同济大学校本部设在禹王宫(今慧光寺),工学院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
几天之后,罗伯希、李清泉代表李庄各界,乘船到宜宾去请钱子宁。 闻讯后,钱子宁有喜有疑。最大的疑点是李庄有情,不知同济是否中意。但一到李庄,看了山川形势,考察了民风民情,钱子宁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了与钱子宁的初步洽商,罗南陔等人还草拟了一封十六字的欢迎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同大迁川后,1940年_1946年整个抗战时期,李庄又先后接纳了中央研究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和著名学者,如考古学家李济,国学之父傅斯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微因,生物学家童第周等等12000余名大师学子云集李庄,在抗战时期,当时的李庄撑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中国李庄有...
Day3 李庄~自贡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句话承载了太多责任。同济大学师生在李庄五年时间,营造学社在李庄六年时间,李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给予科学、文化、文人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不愧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李庄正是这样一个深富侠义精神的文化古镇。1940年,一封十六字的欢迎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书写了李庄的侠义担当! 70多年后的今天,2023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在李庄古镇盛大启幕。作为李庄侠义精神奉行者和传扬者的叙府酒业,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在李庄·华家大院打造...
①宜宾市李庄古镇,这地方虽是第一次来,于我的感觉却早就熟悉,因为听过多遍民国时期的“李庄故事”了。 ②“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无条件地全盘接纳,这十六个字电文所蕴含的意味尽在于此。持着这份邀请函,1940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等一起迁入李庄。于是不足三千人的李庄,安置...
[家国情怀·李庄]同大迁川 李庄欢迎 罗南陔。(资料图)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罗伯希、王云伯马上嗅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二人推开茶碗,马不停蹄赶回李庄,向众人传递消息。 罗伯希首先禀报长辈罗南陔。罗南陔是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人称罗老表,是个儒雅又有威仪的角色。那天,他听了罗伯希的叙说,立即约请...
[家国情怀·李庄]同大迁川 李庄欢迎 李庄。(资料图) 同济派理学院院长王葆仁、事务主任周召南等赴川筹备迁移事宜。教育部长兼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也把这一情况通知了驻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单位。 史语所副研究员芮逸夫、凌纯声等也随即赶来,他们对李庄一见钟情,在礼数有加的宴席或茶座上,一一商议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