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名称是武周朝特有的。 初看这个官职名,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想法——女性化。 是的,不论是凤阁,还是鸾台,都带有浓重的女性化意味,毕竟无论是凤,还是鸾,在古代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被用来代指女性。 为什么官职名会这么女性化呢?因为武周朝的皇帝武则天是个女性。 作为中国封建史上...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
如果想最简单的理解,那就等同宰相,《新唐书·狄仁杰传》里面写了狄仁杰曾“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里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担任此职即被视为宰相,所以也被称为“狄阁老”。详细一点的话那就是这样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一头衔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用的,据《唐六...
武周时期,中书省改称凤阁,门下省改称莺台,也称鸾台。所以这个官名也可以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换句话说就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省的老大,真正意义上的位高权重。刺史只是一州(同省)的长官,跟中书门下两省同平章事加于一身的狄仁杰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平章事这官职以前叫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曌称帝后,改...
唐朝跟宋朝时期的宰相,人数并不固定。很多时候他们都叫“同中书门下从X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时期,中书省、门下省被改称凤阁、鸾台。于是,狄仁杰的官衔就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唐宋时期的宰相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户、礼、兵、刑、...
唐朝跟宋朝时期的宰相,人数并不固定。很多时候他们都叫“同中书门下从X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时期,中书省、门下省被改称凤阁、鸾台。于是,狄仁杰的官衔就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唐宋时期的宰相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户、礼、兵、刑、...
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作为“宰相之职”,刺史自然是没有资格与之相匹敌的,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最高也只有正四品,但是刺史的权力和地位却是远远比不上执掌全国军政事务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一、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隋及唐初,以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隋为内史令)、侍中(隋为纳言)并为宰相,惟尚书令以秩高罕除,遂以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射为宰相之任。而中书、门下两省的副长官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及其他官员参议国政为宰相会议成员者,须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此种临时性的名号甚多,隋代仁寿中,...
武那么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莺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
[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 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 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 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 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 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 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