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报道越来越多,而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与杂交过程中导致生殖隔离的关键成种基因(HHS基因)则鲜有报道。近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全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Hybrid speciation via inheritance of alternate alleles of parental isolating gen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同倍体杂交...
同倍体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后,产生的杂合体是同倍体。同倍体杂交物种的形成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证据。 1. 同倍体杂交的形成机制 同倍体杂交物种的形成通常发生在植物界,其形成机制主要是两种不同的物种进行杂交后,根据杂合...
(1)一种推断同倍体杂交的新策略 该策略的原理是将物种间分享的等位基因变异(shared genetic variation)根据出现时间的不同划分两类:来源于祖先群体的祖先变异(ancestral variation)和物种分化后产生的系统发育信息变异(phylogenetically informative variation)。其中系统发育信息变异的分布受到杂交的影响,但不受祖先亚分化的...
且疑似杂交种的ITS序列的基因型总是疑似亲本的嵌合体.因此可以判定异蕊柳是旱柳和云南柳的自然杂交后代.流式细胞分析表明这三个种均为四倍体,因而,本杂交事件为同倍体杂交.基于四个叶绿体序列片段的数据表明本自然杂交事件是不对称的,云南柳是异蕊柳的母本.常见外来种旱柳与稀有本地...
陆地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系缓形成性状的遗 … 用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的棉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进行杂交,获得5个具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陆地棉」F1种间三元杂种。不同色素腺体基... 祝水金,汪若海 - 《作物学报》 被引量: 16发表: 1999年 ...
四倍体。不同物种的体细胞杂交后的细胞称为异源四倍体。染色体倍性是指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只有一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haploid,2x),两组称为“双套”或“双倍体”(diploid)。体细胞杂交后的染色体组数为各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之和。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 一倍体: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同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三倍体,同源三倍体...
首先,不同物种能否杂交是个问题。其次,如果使用细胞融合等技术,我们也不应该去讨论单倍体还是多倍体。...
两个不同的二倍体杂交,物种之间考虑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子一代从2个不同物种获得了2套染色体通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