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介词“对于”,“习惯于苟且偷安”也就是“对于苟且偷安的生活习惯了”。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附和世俗之见以向众人讨好为善计。“于”的意思是介词,向。“于”与“众”构成介宾结构。(2)为不为侵官:这不是侵犯官权。这是一句以“为”为标志的判断句。“为”读wéi,动词,是。为天下理财:替天...
【题目】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于(1)于反覆不宜卤莽(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3)以授之于有司(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5)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答案 【解析】(1)介词,在(2)介词,从(3)介词,给(4)介词,对,对于(5)介词,向相关推荐 1【题目】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于(...
解析 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人主受命”。 译文: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结果一 题目 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为 答案 (wéi)动词,当作相关推荐 1③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为 反馈 收藏
答案: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习”,习惯;“苟且”,苟且偷...
百度试题 题目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乃:于是 反馈 收藏
【题目】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
4 《答司马谏议书》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___(2)同俗自媚于众为善:___(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__(4)以兴利除弊:___ 5《答司马谏议书》词类活用(1)以膏泽斯民:___(2)同俗自媚于众为善:___(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___(4)以兴利除弊:___ 反馈...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 句子默写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于反覆不宜卤莽介词,在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介词,从6.于以授之于有司介词,给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介词,对;对于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介词,向故今具道所以介词,因以致天下怨谤也连词,同“而”,表示结果以授之于有司连词,同“而”,表顺承以兴利除弊连词,同“而”,表目的,相当于“来,以便7.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