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天地协同,相关研究揭示了相分离合金凝固过程和重力/微重力的影响,发展了该类合金的凝固理论,提出了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调控方法。赵九洲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调控极为重要,通过控制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相分离行为,可实现组织结构的均匀化和细化,从而,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
一、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是将合金液体缓慢冷却,使其逐渐凝固,最终得到均匀、无缺陷的晶体结构。这种凝固方式可通过控制凝固速度和温度来实现。在定向凝固中,合金的主要成分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杂质金属则较晚凝固。这些杂质形成的区域称为“致密区域”,可用于减少合金的晶体缺陷和优化合金结构。 定向凝固常用于...
固溶体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会形成微观偏析或宏观偏析现象。 宏观偏析:凝固后的整个工件内的宏观成分不均匀,造成铸锭内先后结晶部分得组织、性能有明显差异。 宏观偏析产生原因:铸件过厚、浇注温度过高、凝固时冷却速度过慢等原因使得结晶时溶质重新分布。 改善措施...
一、凝固过程 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元素,因此在凝固过程中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方向发生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合金的凝固过程通常比纯金属的凝固过程更加复杂。 而在纯金属凝固过程中,由于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存在,因此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方向相对稳定...
合金1:t1时,α→α1,L→L1t2时,α2→α2′,L2→L2′t3时,α3→α3′,L3→L3′t4时,α4→α4′,L4→L4′非平衡态凝固,先结晶的部分与后结晶的部分成分不同,这种:一个晶粒内或一个枝晶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叫枝晶偏析或晶内偏析。各晶粒之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晶间偏析。偏析的大小...
合金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当它们在液态中混合时,各元素的原子并不会完全均匀地分布。不同的元素有着不同的熔点,冷却过程中;低熔点的成分往往较早开始凝固。冷却速度对最终的结晶形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假设我们正在讨论一种铜锌合金(也就是常见得黄铜)。当它从液态逐渐降温时温度下降到某个...
合金凝固是指在升高的温度下,熔融金属逐渐变得粘稠并最终变为固体的过程。凝固原理是基于凝固界面上毫米或亚毫米级别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使熔融金属逐渐失去自由状态并行动缓慢,直到它们以固体的形式存在。 二、凝固方式 根据凝固界面的形状和位置,合金凝固可以分为6种方式:平面凝固、胞状凝固、...
共晶相图,作为合金凝固研究的核心工具,详尽地展示了合金中各相的组成与比例。通过深入剖析共晶相图,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合金的凝固机理,从而为合金的制备工艺优化和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共晶相图展示了两组元合金在液态时无限互溶,而在固态时则有限固溶或完全不溶的特性。当这样的合金发生共晶转变时,会形成特定的...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溶体,因此合金凝固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这些变化会导致合金的凝固组织结构不均匀,包括晶粒大小、晶体方向、组织密度等方面的不均匀性。 二、纯金属凝固的均匀性 纯金属仅包含一种金属元素,因此凝固过...